第321章 追悔莫及
承诺。但希格远在异国他乡,短时间之内怎么可能表得了态?这样的立场问题,在复兴城,在罗佳平原,无论是谁,也不敢代表希格表态,也没有资格代表希格表态。
凯瑟琳当然愿意相信希格不会倒戈,但目前的事实状态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复兴城中立、罗佳河按兵不动、希格本人辞帅,复兴城虽然依旧给自己提供资金帮助,但却以中立为由,断绝了一切军事物资援助,也就是说,要钱可以,要武器装备,没有!希格这种摸棱两可的态度,的确让凯瑟琳生疑,也让自己的军队士气大受影响。
阿拉德登基后一个月,士气高昂的阿拉德阵营,全军誓师南渡,分五路大军,对芬德尔沿江防线发起全面总攻。西路为原第四军团现第七战区,出兵五十万,对芬德尔江上游发起总攻;第二战区出兵五十万、第一战区出兵五十万、第四战区出兵四十万分别由西到东,对沿江防线的的中下游发起攻击,其中四百个圣骑士军团位居第一军团的最中间一路;第三战区出兵四十五万,对科伦瓦部以及沿江防线下游进行总攻。参与总攻的总兵力达到二百三十五万,超过了凯瑟琳第一、第二军团兵力的总和。
凯瑟琳第一第二军团的总兵力不到二百万,而且分布在两千多千米的沿江防线上,五路大军集中攻击五个点,只要有一两个点被突破,再挥师深入凯瑟琳的纵深区域,可以直捣王城卓尔玛,也可以从沿江防线后方包抄,从内部瓦解整条防线,无论哪种办法,整条沿江防线体系将会立刻崩溃,沿江防线上分散的守军,将逐一被歼灭。
这条看是固若金汤的沿江防线,被第一第二军团经营了十年,依靠这条防线与阿拉德对峙是十年,成为凯瑟琳朝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这种防御体系的弱点显而易见,那就是兵力太过分散,难以相互策应,对付小股敌人可以,要对付真正的强敌利刃,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凯瑟琳不是不知道,两个元帅也不是不知道,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除非愿意再放弃大片领土,让自己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否则绝对不愿意放弃沿江防线。
战斗的确很惨烈,第一第二军团新增了数百辆连弩战车沿河防护,对阿拉德的大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毕竟对于这么长的防线来说,还是太少了。
凯瑟琳、克鲁索夫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他们知道敌人的这次蓄谋已久的进攻,沿江防线很难守得住,他们放弃了部分区域,将兵力集中起来,重点防御,还可以主动出击,与敌人在自己的境内依据地利周旋,再不济,可以退守通往王城的几个要塞,虽然这样会丢失大片领土,但至少还能够保存实力。
战斗果然如双方设想的一样,沿江防线很快失守,阿拉德大军长驱直入,江岸平原与守军展开激烈的运动战,但圣骑士军团无坚不摧,在平原之上无敌一般的存在。
凯瑟琳的大军渐渐失去了主动权,在双方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之后,只得退守第二道防线。这条防线主要是由几条丘陵山脉和一些要塞组成,虽然要塞并不太险要,但集中了连弩战车的守城一方,威力大增,完全将阿拉德的大军拒绝在要塞之外。
阿拉德的圣骑士对攻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再加上两个多月的战役,已成强弩之末,后勤补给也渐渐供应不上来,既然已经完成了既定战略目标,瓦解了沿江防线,将凯瑟琳所占领的领土缩小了一半,失去了大片领土的凯瑟琳,估计也就坚持不了多久了。
凯瑟琳这才有了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感慨,这才更加意识到北方战场的重要性。第五军团与阿拉德联军默契停战,大家心知肚明,阿拉德敢于动用这么多兵马发动总攻,正是因为这种默契的形成让阿拉德没有了太大后顾之忧。没有希格这个第五军团代理元帅的存在,阿拉德
凯瑟琳当然愿意相信希格不会倒戈,但目前的事实状态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复兴城中立、罗佳河按兵不动、希格本人辞帅,复兴城虽然依旧给自己提供资金帮助,但却以中立为由,断绝了一切军事物资援助,也就是说,要钱可以,要武器装备,没有!希格这种摸棱两可的态度,的确让凯瑟琳生疑,也让自己的军队士气大受影响。
阿拉德登基后一个月,士气高昂的阿拉德阵营,全军誓师南渡,分五路大军,对芬德尔沿江防线发起全面总攻。西路为原第四军团现第七战区,出兵五十万,对芬德尔江上游发起总攻;第二战区出兵五十万、第一战区出兵五十万、第四战区出兵四十万分别由西到东,对沿江防线的的中下游发起攻击,其中四百个圣骑士军团位居第一军团的最中间一路;第三战区出兵四十五万,对科伦瓦部以及沿江防线下游进行总攻。参与总攻的总兵力达到二百三十五万,超过了凯瑟琳第一、第二军团兵力的总和。
凯瑟琳第一第二军团的总兵力不到二百万,而且分布在两千多千米的沿江防线上,五路大军集中攻击五个点,只要有一两个点被突破,再挥师深入凯瑟琳的纵深区域,可以直捣王城卓尔玛,也可以从沿江防线后方包抄,从内部瓦解整条防线,无论哪种办法,整条沿江防线体系将会立刻崩溃,沿江防线上分散的守军,将逐一被歼灭。
这条看是固若金汤的沿江防线,被第一第二军团经营了十年,依靠这条防线与阿拉德对峙是十年,成为凯瑟琳朝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这种防御体系的弱点显而易见,那就是兵力太过分散,难以相互策应,对付小股敌人可以,要对付真正的强敌利刃,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凯瑟琳不是不知道,两个元帅也不是不知道,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除非愿意再放弃大片领土,让自己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否则绝对不愿意放弃沿江防线。
战斗的确很惨烈,第一第二军团新增了数百辆连弩战车沿河防护,对阿拉德的大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毕竟对于这么长的防线来说,还是太少了。
凯瑟琳、克鲁索夫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他们知道敌人的这次蓄谋已久的进攻,沿江防线很难守得住,他们放弃了部分区域,将兵力集中起来,重点防御,还可以主动出击,与敌人在自己的境内依据地利周旋,再不济,可以退守通往王城的几个要塞,虽然这样会丢失大片领土,但至少还能够保存实力。
战斗果然如双方设想的一样,沿江防线很快失守,阿拉德大军长驱直入,江岸平原与守军展开激烈的运动战,但圣骑士军团无坚不摧,在平原之上无敌一般的存在。
凯瑟琳的大军渐渐失去了主动权,在双方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之后,只得退守第二道防线。这条防线主要是由几条丘陵山脉和一些要塞组成,虽然要塞并不太险要,但集中了连弩战车的守城一方,威力大增,完全将阿拉德的大军拒绝在要塞之外。
阿拉德的圣骑士对攻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再加上两个多月的战役,已成强弩之末,后勤补给也渐渐供应不上来,既然已经完成了既定战略目标,瓦解了沿江防线,将凯瑟琳所占领的领土缩小了一半,失去了大片领土的凯瑟琳,估计也就坚持不了多久了。
凯瑟琳这才有了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感慨,这才更加意识到北方战场的重要性。第五军团与阿拉德联军默契停战,大家心知肚明,阿拉德敢于动用这么多兵马发动总攻,正是因为这种默契的形成让阿拉德没有了太大后顾之忧。没有希格这个第五军团代理元帅的存在,阿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