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把他也一起带上了,准备把他向友人介绍一遍。

  “我这老友是丰瑞四十九年举人,但是时运不济,这么些年一直没考上进士,着实可惜。”坐在马车上,李云长叹了口气。他这友人学识不差,和他相差无几,奈何这些年却是迟迟未能考中进士,着实是人生一大遗憾!

  在古时能考中举人就已经很厉害了,这两天他跟着李老先生读书才知道自己以前小看了科举,古代科举并不只是考验学识,有时候身体,运气都占有很大成分,就像他读四书,从古传下来的经义解释,正统的理解一直没有定论,同一个句子的理解,争辩起来都可以引经据典的写一本书出来。

  记得当时李云长对方弛远解释是“四书是古以来就是科考的要点,各种解释经义层出不穷,答题偏不偏离本意,每次的判断依据推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还有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礼记正义〔注〕也颇受关注。”

  “所以。”李老先生笑着对方弛远说“你天资聪颖,在这方面占了很多便宜,可以有时间把这些书籍都看一遍,到时候只要打听主考官推崇什么,你答题也就不离十了。”

  初听此话,方弛远还是有些高兴的,有一种占了便宜的窃喜,但是当在老先生的书房看见朱熹的《四书章句注集》和各种版本的《解四书章句注集》后,他又自嘲的叹了口气,这只是各种解释中的一版,内容就如此之多,更遑论他还有五经要去学习呢?“科举果然还非易事!”

  约定的地点是一家书社,书社名叫潜草,生意很不错,大清早,里面闲闲散散的就有六七个人。

  李云长到达后,就有书社小僮把他引进了后院,见到友人,老先生先是与两位友人互相慰问一番然后就开始介绍起方弛远来。

  “这是我新收的徒儿,名叫弛远,过完年九岁,弛远,过来见见你两位师伯。”

  方弛远刚要行礼,“仝老头,看见没?”站在李云长对面的一个老头说“他这是在像我们炫耀呢!啊?”

  “每次收到徒儿他都来这显摆,显罢之后还不忘从我这顺点东西?唉,我记得他上次带方矩(楚正则的字)来,是说以后不收徒了吧?”

  另一个嵩姓老头笑道“那你怕是听错了,人家说的不收和我们说的不一样,若是我遇见一个天资聪颖能过目不忘的,那我肯定也巴着想收入门下啊!”

  “你们要是要就给你,连带着方矩那小子也不要了,你们俩都带走吧!”

  “哈哈哈,带走了怕你心疼。”

  三人说完就开始往院里的房间走去,,方弛远也紧跟在后面进去了。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越活越小,方弛远看着三个长须白的人相谈甚欢,想着若是自己也能有这样相伴到老的朋友,这辈子也就不亏了。

  四人坐好,方弛远打量了一下屋内不禁佩服起古人的创造能力,屋子不是很大,中间一个火盆烧的正旺,四人外围用竹子,木材搭建了一个高低不齐,弯绕着四人的凹台,凹台中间流着水,水中漂浮这几个酒壶,水声潺潺,四人坐在中间,颇有些曲水流殇的韵味,方弛远年龄小,他们的谈话插不上嘴,除了有人看向他的时候他就笑一下,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忙着给三人斟酒。

  “弛远,你不必在这斟酒。”过了一会,仝姓老头停下来“我们三个说话也顾不上你,你在这呆着也是无趣,不如就去外面看看书吧。”

  “去吧去吧,以前楚小子来,早就跑远了,也就是你这么老实。”

  听了两人的话,方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