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对文人并不友好
  <ntent>

  汉国金币的推出将市面的大量铜钱和纸币吸收到了钱庄之,在刘邦的控制地区出现了铜钱短缺,虽然物价一个劲的下降,百姓却仍然没有钱买东西。≦看最新≧≦章节≧≦百度≧≦搜索≧≦品≧≦书≧≦網≧虽然人们现在还有以货易货的习惯,但那毕竟所占的例不大,且十分的不方便。

  刘邦被逼无奈都想要拿出自己搜罗来的金币投入到流通之,却又被大臣否决了。金币的价值太高普通百姓用不起,而且将金币投入到市场没准又被哪个有钱人给收藏了起来,起到不了什么作用。

  “那汉国不缺铜钱吗?”刘邦想到了一个问题,汉国百姓兑换金币更为方便,百姓可以随便的兑换。

  “汉国倒没有这个困扰,由于汉国可以印制纸币,所以只要市面缺钱,张政可以通过发放工资等办法将纸币投入到市场之。汉国的货币从来也不会匮乏。更何况张政手还有大量收来的铜钱,随时都可以放出来。”大臣们向刘邦解释道。

  “既然汉国有那么多铜钱,大王可以派人到汉国用金币换一些铜钱回来,然后投入到市场之,铜钱短缺的问题不解决了吗。”如今还没有货币主权的概念,并且铜钱有着他本身的价值,各国并不排斥使用他国的钱币。

  “有道理。”

  “这个主意不错。”

  大臣们纷纷附和。

  “那也只有如此了。”刘邦无奈的说道。这叫什么事,好不容易换来的金币又要换成了铜钱。但为了国内的稳定刘邦不得不这样做。想到可爱的金币又从手头流走了,刘邦很是有点儿舍不得。

  汉国政通钱庄终于有人用金币兑换铜钱和纸币了,张政这才松了一口气。张政虽然制造了大量金币,但要是将这些金币全都投入市场或被人收藏,金币起不了什么作用。最理想的状态是以这些金币为保证金,为市面流通的纸币作担保,这样既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也有利于张政控制物价,从收取铸币税。

  开采出来的大量黄金,实际是张政增加的财富,而纸币兑换金币张政又收了一些手续费来。现在张政手有了一笔额外的收益。钱财只有流动起来才有用,张政决定用这些钱来干一些事情。

  现阶段张政与刘邦谁都吃不掉谁,张政判断双方的战斗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增强武力整军备战汉国朝廷有专门的计划保证资金来源。张政要将手的钱投入到教育之为汉国的发展做长远打算。

  教育的投资同军事投资一样都是越多越好,永无止境,所以张政这点儿钱还得小心的花,为此张政苦思冥想了好多天,为的是钱投出去而取得最佳效果。

  张政要投资教育还有一个现实的困难,要办教育要建立学校,而建学校需要大量的老师。现在汉国对读书人渴望到了极点儿,只要认识字的几乎都被安排到了官府的各个职位。实在是抽不出人来到学校教书。

  “传叔孙通觐见。”张政决定学习刘邦的榜样,自己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找臣子过来帮忙。叔孙通脑子灵活而且还博学多才,张政在临淄结婚的时候叔孙通被调过来主持,完事之后一直跟在张政身边工作。叔孙通本身还是齐国人,张政觉得问问叔孙通没准会有好主意。

  “参见大王。”叔孙通进来后对着张政规规矩矩的行礼,然后站在那里等待张政的吩咐。

  “叔孙通,你是齐国人对稷下学宫应该较了解,那地方已经是一片荒芜。难道稷下学宫的传承此断了不成。”张政觉得像稷下学宫这样的教育基地被毁实在是有点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