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制度的思考
  在齐国边境,汉军同卢绾的战斗停止了,双方默契的一点儿点儿同时撤回自己的军队。对外全都宣称自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对于刘邦统治的汉中地区和张政管辖的蓟城一带这种宣传很有用。百姓们觉得这些日子以来大家省吃俭用是值得的人。大王英明,战胜了敌人,使得大家免遭战乱之苦。

  对于齐国的百姓却是切实的感受到谁胜谁负,原先在这里的韩信被打跑了,张政带领汉军占领了这里的地盘,这场战争谁胜利了就不用再猜了。

  张政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这段时间张政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被围太安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连日的攻防使得张政身心俱疲。

  “大王撤下来的军队在哪里驻扎?”

  “大王城外的饥民发放多少粮食?”

  官吏们围着张政一个劲的问不停。这也难怪张政是汉国的首脑,所有的大事都要由张政来决断,即便是小事也要有官吏去做,而安排官吏干事情的人又是张政。

  临淄城内齐王宫,张政坐在大殿之上感觉有点儿寂寞,临淄城内的齐王宫与张政的汉王宫完全不同,宫中高大的建筑精美的饰品,都是历任齐王倾注心血的产物。张政住进这里倒不是因为齐王宫的豪华,而是因为这里足够的大,可以容纳来来往往办事情的人。

  难得将众人送走,剩下张政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大殿中喘了一口气。王宫按照本意只是大王一个人使用的,王宫中的其他人都是为了满足大王的各种而存在的。

  成为了大王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张政有时也开始想一些以前没想过的问题。一个人能住数百间房子吗?一个男人要数百个女人有什么用?这些都是张政以前的地位不用关心,也无法理解的事情。可历代帝王却总是干出这样的事情。最让张政不明白的是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被手下所包围,然后干出常人无法理解的傻事,张政现在已经算是登上了权利的巅峰,他自己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变傻。

  张政现在要干的是在自己被一群谄媚之臣包围变傻之前为汉国建立起基本的制度框架,好让汉国的官府能够自行运转前行。

  随着对秦末情况的了解,张政多少明白了各种国家制度产生的内在逻辑。当初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大概也是无奈之举,中国的土地太辽阔,而当时的交通通信手段又十分落后,天子的命令传到各地需要的时间都是以月和年来计算的,这种情况下天子对每件事都发表看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允许各地自治,弄出各个诸侯进行管理。而维系诸侯与天子关系最好的办法是血源。所以才有了被分封的各个诸侯国。

  秦始皇统一天下也面临着一个管理问题,为了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修建道路,为了是改善交通条件,能够让始皇的命令和兵马直达各地,可惜秦始皇修路的进度没有赶上陈胜吴广造反的速度。面对义军秦国朝廷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都在等候朝廷的命令。等秦国皇帝反应过来,义军已经攻到咸阳了。

  历史上刘邦夺得了天下,却也只能分封诸侯实行地方上的自治。只不过刘邦对失去统领天下的权利很不甘心,才有了诸侯王纷纷造反,刘邦平叛将诸侯王一一诛杀的事情。

  张政脑子里转这么多圈圈,主要是他也面临着怎么管理汉国的国土问题。现在的汉国已经占有了燕、赵、齐一国旧地,地盘大于战国时期的任何一个诸侯国。

  将自己的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的分封几个诸侯王去管理,张政比刘邦还不愿意这样做。张政知道那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张政与刘邦终有一战,最终决定由谁来统一全国,只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才能够集中全国之力发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