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亲的遗愿
不走了,就留在清河屯照顾仪彤,而且我还要带着大家建学校,更要用我的知识带着大家致富。”
中年大叔一脸笑容的点点头,又使劲吧嗒两口烟,朦胧的青烟将他的面孔也变得有些朦胧:“你和你爹一样犟,返乡刚开始那会我就叫他找关系回城里,他非说要留下建学校,还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来了,他人却走了!仪彤这闺女也真够可怜的,他爹当年挺不住压力失踪了,听说他家里不简单呢,哎,造孽啊!不说了,陈芝麻烂谷子的都过去了。”
大叔抽完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磕几下:“既然你不想走,那就先住下看看,如果过段时间你想回去了,叔也不拦着。如果你还是想留下,到时咱们在安排。”
“恩,谢谢叔!”韩涛一听,紧忙笑着答应着。
“丫头,别玩了,咱们回家吃饭。”中年大叔一声招呼,小姑娘立刻向着韩涛这边跑过来,后面还跟着摇头晃脑的大黄狗。
“真美!”走了几里路,清河屯屯再次展现在韩涛的眼前。虽然来了十几天,但见到眼前的景色还是忍不住要赞叹一声,不远处一座座稀稀落落的房屋依照山势而建,散乱中透出自然。房屋都是草顶泥墙,掩映在树木之中,村口一条小河潺潺,上面架着一座石桥桥,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此时桥头围着几个野小子,除了一个稍大点的脑袋上戴了一个绿军帽之外,都是一丝不挂,一个个跟黑泥鳅似的,而且还不时爆出几声大叫,看样子又在比谁的水射的远。
看着这些野小子,小仪彤刮着鼻子,开始臊他们“丢丢丢”。韩涛看着他们会心的一笑,此时野小子们抬头一看,都傻在那里,这姑奶奶怎么回来了。
“疯丫头回来了,快跑啊!”绿军帽忽然大叫一声,然后作鸟兽散。
韩涛这个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要留在清河屯的消息一大早就已经传遍整个屯子,所以吃过早饭的村民们很快就陆续聚过去瞧热闹,而且妇女比较多。
此刻,韩涛正坐在刘叔家的土炕上,炕上铺着竹编炕席,棚和墙都糊着报纸,炕梢是两个红漆小柜,上面苫着被垛;地上也没啥家具,只有一只笨重的大柜,面上镶着四副瓷质的山水画。
在柜盖正中,摆放着一个白色的瓷像,老人家正在挥手,人民正在前进。门框上面挂着一个木头匣子,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广播”。
“他大婶子来了,我们家小涛可是说他不走了,回头你可别忘了给介绍个好姑娘,咱们小涛可是大学生。”要不说东北人热心肠呢,这不,刘婶见南北二屯有名的媒婆来串门子了,就热心的给韩涛张罗起对象。
“我的嫂子,你就别磕碜我了,人家小涛哪能看上咱们这土丫头,要找也是找个城里的啊!”
“两位婶子就别拿我开玩笑了,要不我可坐不住了。”韩涛无奈的一笑,抬头打量了一眼进屋的大婶,这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捯饬得干净利落,脚上穿着一双花布鞋,嘴里叼着个一尺多长的大眼袋,还带个红手套,比较打眼。要说这位可不简单,他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媒婆。而且此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大广播,只要有什么事被她知道了,也就代表着整个屯子都知道了,甚至包括十里八村也都知道了。
“开饭了,他婶啊,你也一起吃点!”正在此时,屋里传出村长刘叔的吆喝,而小仪彤也从屋子外抱着一只狗崽乐颠颠往屋跑。
“别忙活了,我吃过了”
“那你坐着,我们先吃饭。”说完刘叔就麻利的端
中年大叔一脸笑容的点点头,又使劲吧嗒两口烟,朦胧的青烟将他的面孔也变得有些朦胧:“你和你爹一样犟,返乡刚开始那会我就叫他找关系回城里,他非说要留下建学校,还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来了,他人却走了!仪彤这闺女也真够可怜的,他爹当年挺不住压力失踪了,听说他家里不简单呢,哎,造孽啊!不说了,陈芝麻烂谷子的都过去了。”
大叔抽完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磕几下:“既然你不想走,那就先住下看看,如果过段时间你想回去了,叔也不拦着。如果你还是想留下,到时咱们在安排。”
“恩,谢谢叔!”韩涛一听,紧忙笑着答应着。
“丫头,别玩了,咱们回家吃饭。”中年大叔一声招呼,小姑娘立刻向着韩涛这边跑过来,后面还跟着摇头晃脑的大黄狗。
“真美!”走了几里路,清河屯屯再次展现在韩涛的眼前。虽然来了十几天,但见到眼前的景色还是忍不住要赞叹一声,不远处一座座稀稀落落的房屋依照山势而建,散乱中透出自然。房屋都是草顶泥墙,掩映在树木之中,村口一条小河潺潺,上面架着一座石桥桥,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此时桥头围着几个野小子,除了一个稍大点的脑袋上戴了一个绿军帽之外,都是一丝不挂,一个个跟黑泥鳅似的,而且还不时爆出几声大叫,看样子又在比谁的水射的远。
看着这些野小子,小仪彤刮着鼻子,开始臊他们“丢丢丢”。韩涛看着他们会心的一笑,此时野小子们抬头一看,都傻在那里,这姑奶奶怎么回来了。
“疯丫头回来了,快跑啊!”绿军帽忽然大叫一声,然后作鸟兽散。
韩涛这个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要留在清河屯的消息一大早就已经传遍整个屯子,所以吃过早饭的村民们很快就陆续聚过去瞧热闹,而且妇女比较多。
此刻,韩涛正坐在刘叔家的土炕上,炕上铺着竹编炕席,棚和墙都糊着报纸,炕梢是两个红漆小柜,上面苫着被垛;地上也没啥家具,只有一只笨重的大柜,面上镶着四副瓷质的山水画。
在柜盖正中,摆放着一个白色的瓷像,老人家正在挥手,人民正在前进。门框上面挂着一个木头匣子,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广播”。
“他大婶子来了,我们家小涛可是说他不走了,回头你可别忘了给介绍个好姑娘,咱们小涛可是大学生。”要不说东北人热心肠呢,这不,刘婶见南北二屯有名的媒婆来串门子了,就热心的给韩涛张罗起对象。
“我的嫂子,你就别磕碜我了,人家小涛哪能看上咱们这土丫头,要找也是找个城里的啊!”
“两位婶子就别拿我开玩笑了,要不我可坐不住了。”韩涛无奈的一笑,抬头打量了一眼进屋的大婶,这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捯饬得干净利落,脚上穿着一双花布鞋,嘴里叼着个一尺多长的大眼袋,还带个红手套,比较打眼。要说这位可不简单,他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媒婆。而且此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大广播,只要有什么事被她知道了,也就代表着整个屯子都知道了,甚至包括十里八村也都知道了。
“开饭了,他婶啊,你也一起吃点!”正在此时,屋里传出村长刘叔的吆喝,而小仪彤也从屋子外抱着一只狗崽乐颠颠往屋跑。
“别忙活了,我吃过了”
“那你坐着,我们先吃饭。”说完刘叔就麻利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