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节
王住的地方,被安置一个景色优美,清幽宁静的别院中。据说,这是金陵首富家的一个别院。吃的用的,也都合她的心意。好像都是根据她的喜好,专门为她准备的。这些人有心了,工作做得还挺细致。例如,知道她平时喜欢自己做些点心和美食,因此别院的小厨房准备得很充分,还新做了烤箱送过来。
巡抚大人还专门请了一个“金陵通”,伺候在旭王和王妃左右。闲暇时候,带着他们在金陵有名的风景名胜转转,寻遍了金陵犄角旮旯里的美食,还会讲一些关于金陵的传说和典故。
小草在别院中歇了一日,便在武大人殷切的眼神中,骑马去了距离金陵十几里处的试验庄园。据说这一片庄子,本来是前朝某个藩王的产业。前朝覆灭后,就收归朝廷所有。当金陵的官员,上奏朝廷说要在南方搞个试验田的时候,皇上就把这数千亩良田,拨下来,支持农业改革。
庄子上大多数的水田,种的依旧是传统的水稻。只划了靠近庄园的三百多亩良田作为试验田之用。
此时已进四月,江南的温度较高,耕种时间比北方提前。田里的水稻,已经有小腿高了。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势更好,远远望去,好像厚厚的绿色地毯。满眼的绿色,看上去真让人心旷神怡。
武大人指了指试验田,默默对比了一下,道:“钦差大人,您看这里的水稻苗株,比不得京城皇家育种基地的。京城那边的好像更壮一些。”
余小草心道:京郊那边的水井和河水,她三不五时过去改造一下,都带着淡淡的灵气。这边比不过,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不过,这话只能她自己知道,不能说出去呀!
于是,她就以气候水土不同,水稻的长势也会收到一定的影响。然后,又把在船上时,她整理出来的前世的一些先进的水稻种植方法,拿给武大人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农看。
试验田在皇上面前挂了号,朝廷如此支持,自然不能交到外行手中。这武大人就是农家出身,四十岁了才考中进士,封了个七品小官。熬到快退休的年纪,也不过六品而已。
第六百九十七章 鞠躬尽瘁
武大人并不是死读书的人,考中进士之前,他都一直跟着家里的佃户一块儿,亲力亲为地打理家中的水田。四十岁那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是再考不中的话,他就彻底放弃科考,一门心思钻研水稻增产。在下面做官的时候,他也很注重农业生产,经常下到农村,跟老农们同吃同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正因为如此,金陵试验田才会交到他的手中,官职也升了两级。
看到小草给他的种植技术,他如痴如醉,看到关键处还拍案叫好。很多以前他遇到的困惑,有了这本钦差大人的手札,都迎刃而解。难怪皇上如此重用一个女流之辈,果然有她过人之处啊!皇上果然慧眼识珠!!
余小草要知道武大人如此推崇自己,一定会很不好意思滴。她写的那些,都是她零零星星想起的一些前世看到的种植经验而已。她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小矮子而已!哪有那么伟大?
小草来到金陵之后,除了遍尝美食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上面。要知道上一世超级杂交水稻产量突破一千五百公斤呢!哪怕用灵石水种植出来的水稻,目前也只达到六百多斤!
据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是从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的发现开始的。余小草决定,为了掩人耳目,先找这么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出来。然后再朝着这一方面研究。
根据小草的提议,皇上已经下令江南开始尝试种植双季稻。因而金陵这边的试验田,有的种植比�
巡抚大人还专门请了一个“金陵通”,伺候在旭王和王妃左右。闲暇时候,带着他们在金陵有名的风景名胜转转,寻遍了金陵犄角旮旯里的美食,还会讲一些关于金陵的传说和典故。
小草在别院中歇了一日,便在武大人殷切的眼神中,骑马去了距离金陵十几里处的试验庄园。据说这一片庄子,本来是前朝某个藩王的产业。前朝覆灭后,就收归朝廷所有。当金陵的官员,上奏朝廷说要在南方搞个试验田的时候,皇上就把这数千亩良田,拨下来,支持农业改革。
庄子上大多数的水田,种的依旧是传统的水稻。只划了靠近庄园的三百多亩良田作为试验田之用。
此时已进四月,江南的温度较高,耕种时间比北方提前。田里的水稻,已经有小腿高了。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势更好,远远望去,好像厚厚的绿色地毯。满眼的绿色,看上去真让人心旷神怡。
武大人指了指试验田,默默对比了一下,道:“钦差大人,您看这里的水稻苗株,比不得京城皇家育种基地的。京城那边的好像更壮一些。”
余小草心道:京郊那边的水井和河水,她三不五时过去改造一下,都带着淡淡的灵气。这边比不过,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不过,这话只能她自己知道,不能说出去呀!
于是,她就以气候水土不同,水稻的长势也会收到一定的影响。然后,又把在船上时,她整理出来的前世的一些先进的水稻种植方法,拿给武大人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农看。
试验田在皇上面前挂了号,朝廷如此支持,自然不能交到外行手中。这武大人就是农家出身,四十岁了才考中进士,封了个七品小官。熬到快退休的年纪,也不过六品而已。
第六百九十七章 鞠躬尽瘁
武大人并不是死读书的人,考中进士之前,他都一直跟着家里的佃户一块儿,亲力亲为地打理家中的水田。四十岁那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是再考不中的话,他就彻底放弃科考,一门心思钻研水稻增产。在下面做官的时候,他也很注重农业生产,经常下到农村,跟老农们同吃同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正因为如此,金陵试验田才会交到他的手中,官职也升了两级。
看到小草给他的种植技术,他如痴如醉,看到关键处还拍案叫好。很多以前他遇到的困惑,有了这本钦差大人的手札,都迎刃而解。难怪皇上如此重用一个女流之辈,果然有她过人之处啊!皇上果然慧眼识珠!!
余小草要知道武大人如此推崇自己,一定会很不好意思滴。她写的那些,都是她零零星星想起的一些前世看到的种植经验而已。她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小矮子而已!哪有那么伟大?
小草来到金陵之后,除了遍尝美食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杂交水稻”上面。要知道上一世超级杂交水稻产量突破一千五百公斤呢!哪怕用灵石水种植出来的水稻,目前也只达到六百多斤!
据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是从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的发现开始的。余小草决定,为了掩人耳目,先找这么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出来。然后再朝着这一方面研究。
根据小草的提议,皇上已经下令江南开始尝试种植双季稻。因而金陵这边的试验田,有的种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