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薛府没落
还不忘骂道:“薛濂这混账,要是有昭蕴一半的懂事程度,我不早就安心了?外面要求娶咱们家昭蕴的勋臣贵戚的子弟,都快踏破咱们薛家门楣了,可他薛濂呢?我厚着脸皮去用嫡子求娶人家的旁支女,都被人家一脸嫌弃,他这是要让我这老脸往哪儿放,好歹我他娘的还是和侯爷,竟然没人要我家这孽子做女婿……”

  哎……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是真好吧!就是自己的家的孩子,永远也不成才!

  眼瞅着刚用薛昭蕴转移了薛钲的注意,没想到又被骂起来,管家薛安也是没辙,不再帮薛濂说话了。

  心里面,他也是埋怨道,小侯爷啊,你要是有别人家的孩子懂事点,侯爷值得这么生气吗?就算没别人家的孩子懂事,那起码也得有小姐的一半懂事也好啊……

  骂也骂完了,薛钲也想起正事儿,看着府内还没消息,又问道:“他们怎么还没回来?别真出了事,到时候银子凑不起来的话,也不知咱们薛家再次振作,要到啥猴年马月的时候了!”

  见薛侯爷这么说,薛安也是好奇小侯爷和小姐怎么还不回来,当下便准备再过会,就像薛钲请示,带人出去看看。

  薛安知道,薛钲十分着急,为了重振阳武侯府,薛钲付出太多了,这次陛下大婚献礼的机会难得,若是能借这次机会,引得陛下注意,之后在勋臣掌握的五军都督府里重用他们阳武侯府,那就好了!

  当然,薛家并非是普通勋贵,之所以没落,那也是有原因的。

  阳武侯薛家,首位侯爷薛禄,封爵于永乐十五年,他是成祖文皇帝朱棣靖难起兵的主要功臣之一。

  薛禄早年于北平从军,建文元年,时为燕王的朱棣起兵靖难,薛禄随军夺取北平九门,并随朱棣连番破敌,最终过江攻破南京,取得天下。

  后来朱棣迁都北平,这位靖难功勋,更是被委任行在后军都督,主持管理北平营造事务。

  北平建成,朱棣迁都,改北平为北京,并以建都之绩,合靖难战功,封薛禄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阳武侯,世禄一千一百石。

  之后,朱棣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又命薛禄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并赐铁券。

  由此,阳武侯薛家,作为仅次于英国公张家的靖难功勋,世代都极受大明皇帝重用,掌管京营。

  这样的家世,按理来说除非有大罪,否则不该和普通的勋贵一样没落,可薛家,却因为断了嫡系传承,家族旁支争产,而差点断了世袭的爵位。

  说来,其实现任第七代的阳武侯薛钲,并非是薛家嫡系子孙。

  那时,薛家传到第五代阳武侯薛翰时,因薛翰无子,阳武侯嫡系一脉人丁单薄,也无其他子嗣,就此断绝。

  而阳武侯薛家,作为世袭的靖难勋贵,大明朝廷自然不能令其断绝,便准备从薛家的旁支子孙里,选取合适人选,过继嫡系一脉,继承阳武侯的爵位,使阳武侯一脉不至断绝。

  可也正是这原因,导致了阳武侯府的衰败,毕竟,朝廷选人是需要时间的,而阳武侯薛家虽然嫡系一脉人丁不兴盛,但旁支人丁却不少。

  现在,能继承阳武侯爵位的就一个人,正所谓狼多肉少,这些薛家旁系,为了自身利益当然毫不相让,自相内耗。

  他们有的豪赌,拿了自己的旁支家产,上下打点朝廷官员,只为获取爵位;有的明知获得爵位希望不大,便动了没人管控的嫡系家产的主意,把原本薛家嫡系交给他们的土地财产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