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惟道斯民苦尚忧
��急的团团转。
首先,他跟这位御医的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己孩子的救命恩人。
其次,那时候日本国内的战乱刚刚结束。前些年还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的人,现在要合作去侵略外国,岛津义久对此毫无兴趣,许仪后投书大明之事,正合乎他的心意,这也是他虽然耳闻此事,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但是岛津义久不能亲自去找丰臣秀吉求情,说不定许仪后没救出来,自己反而被扣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
思忖再三,岛津义久去找了正在大阪的另外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日本关东地区,是仅此于丰臣秀吉的第二大政治力量。
他的面子,丰臣秀吉不会不给。
德川家康听完岛津义久的请求,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他也有自己的小盘算。
德川家康目前臣服于丰臣秀吉,但这只是缓兵之计,他从未放弃过自己要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拉拢岛津义久,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沉吟片刻,当即挥毫,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
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的心计。
他没有为许仪后做任何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
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
德川家康不亏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丰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打动了丰臣秀吉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丰臣秀吉崛起于微末,相貌丑陋如同一只猴子,他得势之后,内心最想要的最渴望的,就是别人对他的尊重以及崇拜。
果然不出德川家康所料,三个月后,许仪后被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
虽然有些瘦弱,但是没受什么折磨,精神状态尚好。
许仪后死里逃生,从大阪回到了萨摩藩,但他丝毫没有气馁的意思,又一次秘密联系了一些中国客商,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
就这么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终于许仪后找到了合适的人,有一只福建客商的船只要扬帆回国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泪眼相对,无语凝噎。
他们都知道,这一别,此生都不可能有机会再相逢了。
朱均旺被这爱国之情感动不已,抱拳道:“许大夫,你放心吧。在下定不辱使命,怀抱此文上奏我大明,即便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
许仪后重重的捂着朱均旺的双手,只是流泪不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朱均旺终于顺利搭乘上了那艘明朝的商船,离开了萨摩藩。
他怀揣报告,生怕被其他人发现,因此偷偷的藏在船舱底部。
上船之后,朱均旺小心翼翼的打开许仪后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并没有名字,但却道尽了一个普普通爱国者的�
首先,他跟这位御医的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己孩子的救命恩人。
其次,那时候日本国内的战乱刚刚结束。前些年还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的人,现在要合作去侵略外国,岛津义久对此毫无兴趣,许仪后投书大明之事,正合乎他的心意,这也是他虽然耳闻此事,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但是岛津义久不能亲自去找丰臣秀吉求情,说不定许仪后没救出来,自己反而被扣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
思忖再三,岛津义久去找了正在大阪的另外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日本关东地区,是仅此于丰臣秀吉的第二大政治力量。
他的面子,丰臣秀吉不会不给。
德川家康听完岛津义久的请求,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他也有自己的小盘算。
德川家康目前臣服于丰臣秀吉,但这只是缓兵之计,他从未放弃过自己要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拉拢岛津义久,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沉吟片刻,当即挥毫,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
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德川家康这个老乌龟的心计。
他没有为许仪后做任何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
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
德川家康不亏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丰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打动了丰臣秀吉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丰臣秀吉崛起于微末,相貌丑陋如同一只猴子,他得势之后,内心最想要的最渴望的,就是别人对他的尊重以及崇拜。
果然不出德川家康所料,三个月后,许仪后被从监狱中释放了出来。
虽然有些瘦弱,但是没受什么折磨,精神状态尚好。
许仪后死里逃生,从大阪回到了萨摩藩,但他丝毫没有气馁的意思,又一次秘密联系了一些中国客商,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
就这么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终于许仪后找到了合适的人,有一只福建客商的船只要扬帆回国了。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泪眼相对,无语凝噎。
他们都知道,这一别,此生都不可能有机会再相逢了。
朱均旺被这爱国之情感动不已,抱拳道:“许大夫,你放心吧。在下定不辱使命,怀抱此文上奏我大明,即便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
许仪后重重的捂着朱均旺的双手,只是流泪不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朱均旺终于顺利搭乘上了那艘明朝的商船,离开了萨摩藩。
他怀揣报告,生怕被其他人发现,因此偷偷的藏在船舱底部。
上船之后,朱均旺小心翼翼的打开许仪后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并没有名字,但却道尽了一个普普通爱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