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师傅闭关了,徒弟也不能偷懒啊
  北京城,东缉事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东厂衙门里。

  高大肃杀的关公像旁边,李进忠正弓腰跪在大堂中央。

  虽然他表面上很平静,不过内心是波涛翻涌,慌得一匹。

  临来向王安汇报之前,他已经跟自己的老乡魏朝把供词反复演练过许多次了。

  不过这种事情即便演练几百次次,真到了上阵的时候了,还是会心慌。

  端坐于案台之后的王安一面拿着赵丹的无常簿,一面用余光扫了一眼堂下跪着的李进忠。

  不冷不热的问道:

  “你说跟你同行的那个番子,是自己失足落水死的?”

  终于到这个问题了。

  李进忠强压住砰砰狂跳的小心脏,故作镇定的答道。

  “回厂公的话,是的,小的跟那赵公公在海面上探查戚继光的船只,谁知赵公公一时不慎,失足落入水中,小的不会水,等船夫把赵公公救上来,已经没了气息了。”

  听完这番陈述,王安不置可否。他把目光移到旁边站着伺候的心腹太监魏朝身上,随口吩咐道。

  “你去查查。”

  “奴婢遵命。”魏朝一弓腰,行礼答应下来。

  堂下两人心中都松了口气。

  魏朝跟李进忠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毕竟刚入宫的李进忠能摊上这种差事就是他做的举荐。

  所以他不管于公于私,都会尽量抱住这个小老乡。

  其实不管是堂下这个李进忠,还是那个叫赵公公的番子,他们是死是活,王安完全不在意。

  他连这个赵公公具体叫什么都不清楚,也懒得关心。

  只有这些呈交上来的情报,才是王安唯一在意的事情。

  戚继光回到蓬莱老家之后,王世贞曾经上门拜访过。

  除此之外,他还收了个十几岁年纪的女徒弟。

  又看了看李进忠呈上来的几幅画像,有一个确实很像那个大才子王世贞,看来所报不假。

  思虑片刻,王安收拢了一下资料,打算汇总一下呈交给皇帝。

  接着,便示意堂下二人可以走了。

  李进忠长出一口气,深深叩了个头,起身跟着魏朝离开了。

  王安提笔,将赵丹的无常簿所记之事,誊抄了下来。

  随后,又把戚继光的记录跟朝中其他几位大员最近的情况放在一起。

  唤来一个贴身小太监,一起进宫,把这些呈交给万历皇帝。

  紫禁城内。

  万历皇帝一个一个翻看着东厂呈上来的密折。

  每一个密折,都代表着一个当朝大员最近的行为和踪迹。

  见过谁,谁来访,去过哪儿,诸如此类的信息,都会被各种密探收集起来一层一层的传回来,最终递到皇帝的面前。

  当然了,满朝文武这么多人,还有很多外放的地方大员,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待遇的。

  只有皇帝比较在意的人,才会在附近安插眼线来收集其情报。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