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莲
/>   ……………..

  大唐南部的一处边陲上,有一座叫稻香的小村,村外有条小溪,溪旁有座斜斜的茅屋。不时有孩童朗朗的诵文声传出。

  村民们也忘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名中年道人带着一个不足月的婴儿来到此处。淳朴的村民帮着盖起了这座小小的茅屋。而中年道人则开始变成一名教书先生。教导着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门。

  茅屋中间的墙壁上挂在一大一小的两把剑,大的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看样子是有些年头没有动过了。而小的则是一尘不染。

  不大的书案上堆积着各种古朴的书籍。看上去有些年月了,但每本书籍上都完好整洁。看的出书籍的主人是十分爱惜这些书籍。

  已过中午时分,结束了这一天的学习。私塾内的孩童三两成群的与中年道人告别。稚嫩的脸庞上流露出对中年道人的尊爱。似乎这份敬爱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而唯独一名孩童还在神情专注的背诵着拗口的典籍,一点也不觉得枯燥。这与他的年纪显得格格不入。

  这名孩童名叫李复。是道人捡回来的孩子,从记事起,李复就与这满屋的书籍为伴。

  他最开始认识的东西就是这满屋子泛黄的书籍。学会说话便在夫子的教导下开始学会识字。而后就是开始背诵书籍上的文字。

  各种各样的书籍,儒家,道家,法家,兵典,国策。一本本的背诵。

  诵而识习之,已至能够倒背如流。这就是李复的生活。

  李复无聊的时候曾经数了数,各色各样的书籍加起来共有九千九百本。清晨醒来,他开始背诵。夜幕落下,他也在背诵。春来冬去,他已经捧着手中的书籍不断的背诵着。

  不过从六岁那年开始,夫子再也不要求李复每日的不停背诵书籍。而是让他练剑。

  细小的胳膊连拿起那三尺剑都吃力,但依旧还是听从夫子的话语。对他来说,夫子是他唯一的亲人。夫子要求的事情,李复都会很努力的去做。

  寒来暑往,李复每日上午与书籍为伍,下午与青锋为伴。

  自十二岁那年开始,夫子再也不要求李复背诵屋中的典籍。因为李复已经都记住了,而是给了李复几侧很奇怪的古籍。

  上面的东西让李复很是不解。李复曾经问过夫子,为什么要背书。

  夫子看着李复很久道:“记住,以后对你会有用的”

  这个答案让李复很是不解,也有些遗憾。但李复也比较不是普通孩童。从懵懂时期就与各种典籍为伍,从中也获取不少知识。便也不在追问此事。与典籍为伍,性情倒也清淡与洒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暑往寒来,转眼间李复快到了束发之龄。

  年关将至,按大唐习俗,正月十五将是十五岁男子束发之时。

  这一日,有白鹭飞来。大唐南部的天气相对温和些,白鹭在冬季也并不少见。白鹭带来了一封信和半块玉碟。

  夫子神情枉然的看着那半块玉蝶,久久不语。而后将信件一同交予李复。

  李复茫然的接过,一脸不解。信件上道明邀请夫子门生前往大唐东都参加一年一度的元宵会试。而那半块玉蝶却不知是何意。

  平静的生活就这么被打破了。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