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朕也深感疑惑
�功勋之后,依律可以爵抵罪,本朝曾发生过功勋谋逆的案件,但当时的谋逆者只被判了满门抄斩。朝廷究竟对梁逆处以何刑,大理寺对此尚无定论,朕也深感疑惑,眼下众卿可议之!”

  普通人犯了谋反罪,肯定是毫无意外的被判夷三族。

  而梁士彦是勋贵,依照过去勋贵谋逆的旧例,应该要判满门抄斩。

  所谓勋贵就是有封爵的公民。

  依照汉律规定,爵位可以抵罪,封爵尊贵,能抵大罪、重罪,哪怕是犯了杀人的死罪,也可由死刑转为终身监禁。

  当然了,一般被判终身监禁,打入刑部大牢的人,基本上活不过三年。

  大汉朝的牢房保留着古典封建帝国的特色,内部设施设备远远达不到后世的那种高档次水平。

  蛇鼠蟑螂之类的小动物,在牢房里很常见,最顶级的饮用水是凉白开或温开水,最普遍的饮用水是自来水或井水。

  家属想探监也要看是谁的家属,即便能隔三差五的探监,就牢房里那阴暗潮湿的环境,若是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的囚犯,有可能还没等到行刑,就已经病死在牢狱里头了。

  然而,过去那些犯下谋逆罪的勋贵,其罪行都比较单一,最多的也就两三项。

  比如伪造天子诏书、蓄养死士蓄意谋反等,像梁士彦这样胆大包天,派人两次刺杀当朝天子的罪行,可谓是史无前例!

  若梁士彦不是杨素的亲叔父倒也罢了,不管大理寺判夷三族还是判满门抄斩,朝臣们对这个结果都不会议论什么。

  可事实摆在那里,梁士彦虽然姓梁,但他是杨家人,而且杨素早就知道此事!

  若杨素仅仅知道梁士彦是杨家人,而不知梁士彦其他事情的话,大理寺众律令官也不至于会头疼。

  偏偏杨素不仅知道梁士彦是杨家人,他还知道梁士彦心怀叵测。

  梁士彦第一次派人刺杀刘毅,这件事杨素是知情者。

  就因为杨素是知情者,大理寺众律令官才感到棘手!

  依照汉律,知情不报,等于和罪犯同流合污。

  梁士彦打算谋杀皇帝,杨素知情不报,这就成了欺君之罪!

  大理寺的律令官们一致认为,杨素之所以知情不报,是因为梁士彦是其亲叔父。

  故而,若判梁士彦夷三族或满门抄斩,那么究竟是仅仅只夷梁氏三族或斩梁氏满门,还是把杨氏一门或杨氏三族也带上?

  如果不能找到判决的充分理由,万一处置不当,天下议论,只会有损大汉天子至平至正的光辉形象。

  所以,大理寺正卿桥布才没有在早朝上,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出来。

  一般的皇帝面对这样的问题,肯定都会先找精通律法的心腹,认真商量一番,确保判决的结果不会影响自己的圣天子形象,然后才会将此事拿到朝堂上让众臣进行廷议。

  可刘毅偏偏不是一般人,而且事情的进展速度太快,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他只能在处理完建成侯府失火的问题后,立即将此事拿出来,让众臣讨论。

  否则事情拖得越久,不可知的意外可能会越来越多,牵连的范围恐怕也会逐渐扩大,以至于会演变成最后失控的地步。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