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愧是隋文帝
  文成殿,御书房。

  张须陀离开后,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辅政大臣杨坚不请自来。

  “臣坚,恭问陛下圣安!”

  “朕躬安,杨相免礼,请坐!”

  双方相互见礼之后,免不了又是用一阵寒暄作为核心话题的开场。

  杨坚先是汇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行政安排,随后提到了对樱南郡震后赈灾物资的后续运转安排。

  他已经和路部、商部沟通,妥善选拔了有能力肯吃苦的中青年官员负责运转之事,同时派人积极响应与对接民间组织捐赠的物资等事。

  刘毅对政事堂做的事表示了高度认可,表扬了路部、商部两位尚书的高效率工作。

  “大汉近期受到地震、山体滑坡等天灾的影响,导致政务府例行的公事极多,杨相身为辅政大臣,职责所在,大小事都要操心一遍,难免操劳过度。朕希望杨相能多注意保养身体,晚上尽量少熬夜,多喝些参汤补补元气。”

  刘毅说到这里,特地伸长脖子,冲着侍立在书房门外的侍中官虞世基,大声吩咐道:“虞卿,去朕的寝殿后仓库取一盒黎洲参,要十年以上的老参!听清楚了么?”

  “喏!”

  虞世基躬身领命而去。

  杨坚连忙起身向刘毅鞠躬道:“臣谢陛下厚爱,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唯有为国事鞠躬尽瘁——”

  “大清早的,不吉利的话就别说了。”刘毅急抬手虚压,打断了杨坚的后半截话。

  见刘毅心情极佳,杨坚逮着机会,赶紧把他今早拜见刘毅要说的核心之事讲了出来。

  “启禀陛下,农部的周尚书昨夜旧疾复发,已不能理事,此乃由周尚书口述,其家人代笔的请辞奏章,请陛下过目。”

  刘毅微微一愣,没想到杨坚会如此识趣,投桃报李的速度一点也不慢。

  昨天刘毅刚给了杨广一个外出历练积攒政绩的机会,今天杨坚就明智的让出了一个实权尚书,不得不说杨坚此举深得刘毅好感。

  农部尚书周来观曾是杨坚的老上司,与杨坚的关系可不一般,他与太尉皇甫忠一样,也算朝中历经数朝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人。

  “朕若没记错的话,周尚书也是朝廷返聘的老臣吧?”

  刘毅接过杨坚呈上来的奏章,打开边看边道。

  杨坚答道:“陛下所记无错,周尚书与太尉皇甫公同岁,亦是同年被朝廷返聘的老臣。”

  “老太尉年纪大了,恐怕过阵子也会退下去了,既然如此,朕便同意周尚书的请辞了。”

  刘毅并没有立即拿朱笔现场给予批示,而是合上奏本,接着问杨坚道:“农部尚书空缺,杨相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回禀陛下,农部侍郎梁睿入朝为官已有三年,擅理农事,其人乃是凭借政绩从基层农所一步步高升而来的国之干才,放眼整个朝堂,臣觉得恐怕无人比他更合适担当农部尚书。”

  “而且,依照中央朝廷官员晋升的标准,梁侍郎符合升任尚书的条件!”

  杨坚说的有理有据,即便是旁人听在耳中,估计也难找出反驳的理由。

  刘毅却轻轻一笑,心中暗想道:“不愧是在原历史上能结束南北分裂而一统天下的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