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总理亲笔写的字
  东京市,东京大学附属病院二十三层会议厅内,原本闹闹正在召开会议的房间里一片沉寂偌大的一个会议厅,此时此刻就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不过此时虽然没有针掉在地上,可是那此起彼伏的急促的呼吸声却十分清楚

  事要从一个小时前说起

  二十三楼的会议室正在召开着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只见会议室的的上方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关于肠道微生态研究专项小组成立大会”

  这次会议,召集了国国内肠领域的所有专家和药企科研工作人员,还邀请了国政府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国肠领域的一次盛大的会议

  这次的会议就是相田玉一手cāo)办的。

  他策划的亚洲医学新刊专刊在发表之后,反响很好,无数媒体和研究所都纷纷对他们关注起来,这极大程度的鼓舞了以相田玉为首的国肠研究小组。

  相田玉借着这股风,直接向上面递交了研究肠道微生态的计划,而且被上面审批通过。

  相田玉信心倍增,雄心勃发,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的发展。

  他根本不相信一个白烨能比得过他们国上百位精英团队,不可否认,白烨是很有天赋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但是研究工作,可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好的

  更何况这次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的学科,单单靠白烨

  等着去吧

  他不是不相信潘向年李穆阳等人,但是科研比的不是人,而是科研综合水平,在这方面,中国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科研水平,差的实在是有点多。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当前使用的医疗器材就是发达国家十年代使用的,现在早早地已经被淘汰了。

  而我们的临所有指南,全部来自国外,即便是中医研究最新指南,中药药典,很多也都是参考的国外的最新研究,并非国内的。

  这就是一件十分让人无奈的事。

  白烨记得张翰林说过为什么当初要去搞科研而不是去做临,张翰林说了一句话,让白烨至今难以忘怀我们的落后是一种综合的落后,如果非要问清楚我们落后多少,我觉得应该是五十年左右,我做一名大夫,一辈子可以拯救一千人一万人,可是改变不了我们落后的现状。

  可是我要是搞科研,研究出一种新药,发现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拯救的是几百万几千万人,甚至可以缩小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即便是缩小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起码是在进步。

  这不是崇洋媚外,这是因为我们和对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今天的会议来了国内外很多媒体,相田玉坐在主席台上,刚刚进行完他的演讲。

  台下前两排是媒体位置,后面是会议的参会人员。

  此时是媒体环节,一个英媒记者站起来问道“相田玉先生,现在很多人都说,肠道微生态的理念是来自中国的白烨先生提出来的,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相田玉笑了笑“这个问题很好笑,肠道微生态是这不是一个理念,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可以首先被人提出来,但是我们都可以去研究。科学,永远不属于一个人,它属于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