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名臣叹服
 论及心黑,马周、上官仪他们自问比不上出这一系列点子的罗通。当初听着罗通这一计划及产生的良好效果,有的人甚至暗自庆幸,幸好罗通是自己这一方的,不然,当他的敌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休息了一小会儿,罗通拿起了桌子上最后一份公文。

  公文记载的是近一个月朔方的税收情况,负责统计的杜荷很用心的将前两个月的税收在记载在了公文中,增加减少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税收每个月的增长率,超乎我们的意料啊!”罗通看着这份公文,也有一些眉飞色舞。

  马周由衷道:“都督天赋异禀、人中奇才。边贸、旅游两个提议大大刺激了朔方的发展,带动了吃住两个行业的飞快发展,带动了朔方的经济。属下自愧不如……”

  罗通哈哈大笑,神情说不出的得意。

  边贸是他提出来的一个发展项目,作为后世人。罗通知道商业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朔方想要富强,农业是远远不够的。这里的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产出的粮食顶多自给自足,百姓依靠农业发家显然是痴人说梦。

  但是朔方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又不处地理要害。还没有固定的特产,想要发展经济也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面对这种实情,王玄策、刘仁轨、马周、上官仪等牛人也是一筹莫展,便如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

  罗通几经思索,发现朔方最大的特点便是与邻国交界,倒不如开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最终把朔方发展成一个商业城市,从而带动饮食、住宿、小吃、工艺品等产业的兴起。

  他知道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陆上边贸城市与沿海地区。这其中与他国贸易是关键,最赚钱的也莫过海外贸易。

  既然农业不足让百姓致富,那么,干脆用草原民族与中原的特长做交易,以发展自身的经济。

  这个提议得到了杜荷、马周、上官仪的认可,但得到了王玄策、刘仁轨的质疑。

  马周自是觉得罗通这一提议发挥出了朔方的特点,王玄策、刘仁轨却觉得与草原民族尤其是与突厥民族做生意会令其壮大,得不偿失。

  对于王玄策、刘仁轨的担忧,罗通认为双边贸易也就是双方互利,这吃亏的事,傻子也不会来干。但是就算不展开贸易又如何?

  突厥一样可以从黑商,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对突厥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与其让黑商得利,倒不如让朔方百姓、让大唐得利。而且在朔方建立自由集市也等于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什么东西能够交易,什么东西禁止交易都是由他说的算。

  对外鼓励突厥将盛产的牛、羊、马、皮革等物资运往朔方交易,对内却限制突厥人从中原购买兵器铁器、科技等战略性物资,只允许他们收购茶叶、绫罗绸缎、瓷器、酒、醋酱、蜜浆、文采榻布、普通书籍、纸张、字画等等一些很普遍的生活物品。

  罗通也对外许诺,不管是草原上哪个部落,哪个民族,只要你老老实实的缴纳入城税、交易税,且不在大唐疆域闹事,大唐绝不为难。

  消息传开之后。突厥部落的商人有些迟疑,但是铁勒的上百个部落的商旅却不在限制之内,大胆的与朔方展开了贸易往来。草原民族生产力低下,普遍的生活物品恰恰是他们所需求的。他们没有特殊的资源,也只能以特产牛、羊、马以及狩猎来的皮革来跟大唐做着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