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东都
�前鞠了一礼,问道:“敢问这位阿翁,从南市往北市去,当如何走?哦,且先来两个玉尖面。”

  “小郎君是初到洛阳城?”那老翁一边包起玉尖面,一边笑道:“南北二市相隔洛水,走来可有些远。小郎君可去渠边,花几文钱,自有舟船愿意捎小郎君过去。”

  “还能坐船?”韦仁实略有吃惊。

  “小郎君这却不知了,这洛阳城中三市,都修有可以行船的河渠,连通着大渠。”那老翁又答道:“大渠上的货船可以直接沿河渠开进三市里面。这三市也因着这些河渠,便可走水路互相过去。”

  韦仁实闻言,便将铜钱付了过去,一边笑道:“多谢这位阿翁。”

  说罢,将玉尖面分给兮儿一个,一边啃着,一边便寻河渠而去了。

  二人走过去远些,却听兮儿说道:“他的玉尖面不好吃呢,一股子酸味儿。郎君做的面饼子里面就没有酸味儿!”

  玉尖面其实就类似于后世里的包子,韦仁实听了笑道:“这不是为了方便打听。你若是不喜欢,就拿来给我吃,待会儿再与你买旁的东西吃。”

  兮儿摇了摇头,道:“以前可吃不上这东西呢,不用再买旁的啦!”

  说着,还是一口一口将手里的玉尖面吃了下去。

  二人没有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河渠,打听了一下,花了几文铜钱,便搭上了往北市去的货船。

  其实坐舟船的路线是要比走着去的路线长不少的,但河渠修的宽,水流的速度比人走的速度要快上不少。且时日渐暖,走起来又热得慌,还真不如乘舟迎风而行来的惬意。

  货船上的货物在南市已经卖出去不少,因此轻便许多,再加上本身就不是大船,因此穿行更快。

  时间不算长,韦仁实与兮儿便已经到了北市。

  循着焦海清给他的名字找过去,找上了一间铺面,走了进去。

  柜台后面有个老者,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没有理会韦仁实。

  韦仁实便走上前去,问道:“见过这位先生,不知贵店掌柜何在?”

  “你要找掌柜?”那老者复又抬起头来,盯着韦仁实上下看了看,又问道:“小郎君找掌柜何事?”

  “捎来书信一封。”韦仁实答道。

  “给我。”那老者伸手出来,说道。

  韦仁实摇了摇头:“除非你就是掌柜。”

  “我就是掌柜。”那老者放下了笔,说道:“小郎君从何处而来?”

  “福昌。”韦仁实将信递了过去:“海清兄介绍我来。”

  “哦?”那掌柜赶紧接了书信,收回手去又连忙拆开信封,低头看过几眼,脸上霎时变换出笑容来,连忙说道:“原来是二公子的贵客!韦郎君快快请坐!”

  说着,掌柜从柜台后面出来,将韦仁实请到后面,坐下之后,又立刻招呼人去煎茶倒水。

  “二公子说,韦郎君要办些事情,要我全力帮忙,不知道韦郎君要做何事,但凭吩咐,我自当尽力而为。”坐下之后,掌柜连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