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大部分俄语学得好,英语基本是零基础,许多人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接触过英语,听着他们磕磕绊绊地跟着涂着艳丽口红的留美归国女教师学二十六个字母,梁晓雪抱着俄语专业词汇感到了安慰。

  因为他们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医学,所以英语学习也不是系统化的,而是讲完字母,语法这些基础的前提上,每节课都要教一些专业医学词汇,有点像速成班的效果。这并不是说是教师水平不够,而是当前的大环境影响,要是按部就班慢慢来学,大概等他们毕业都没办法看懂英文教材。

  不过梁晓雪觉得大概就他们这一届以及往下再一两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吧,因为京市还有其他几个地方开始试点改学英文课程,在上大学前把英语基础打一下,大学后就不用耗那么多时间从头来过了。

  梁晓雪为了随大流也没表现出自己会英语,每节上课也都认真跟着老师学习,只不过在这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常人要好一点,毕竟也不能装太久。

  不过即使英语这一门有优势,穿越前也是读医的,但是梁晓雪的时间依旧非常紧张,在乡下生活了将近两三年,再一次重返校园,她心底有一种莫名的火热。

  她是爱医学的,不然当初也不会选那么辛苦的医学,假期也不偷懒,想办法到医院去学习,本来穿越前她很快就能毕业后,已有很好的医院愿意接收她聘用她,只是没想到会穿越,穿越后还附带了中医金手指,更是意料之外了。

  在下坎山村的时候她在卫生站给人看病,带学生教人治病,这一年多的经历给她不是迷茫,而是越发坚定的心,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见到那么多朝气又刻苦的同学,被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那种想要变得更加优秀,想要做得更好走的更远的心态就越发qiáng烈了。

  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学习,课后更是竭力去吸取那些专业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医学大环境,而且还常去听讲座,以及蹭药学院那边的课程,毕竟她有中医金手指,要是将这个抛弃荒废就太可惜了,更何况虽然现在更加推崇西医,可西医的许多设备是跟不上的,目前连ct机都没有发明,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时候很有效果。

  当然最重要是她还想尽最大能力去运用自己的金手指,她觉得这金手指在制药上或许有很大的帮助,像是在下坎山村,基本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她都能摸索出药物,要是懂得了制药的远离流程,或许还真能弄出许多有用的药物。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暂时来说她还没有这么多时间和jīng力去兼顾这么多,只能先把本专业的课程给吃透,医疗系专科三年制,本科五年制,把本科五年要学的理论知识放在一个学期内学完,是她这个学期的目标,这要比获得年纪第一还要难,更要付出许多的时间和jīng力。

  所以梁晓雪上了大学之后过得比高三还要刻苦,每天就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和宿舍打转,除了必要的课外活动,基本都不参加其他的,当然也有报个社团,大学社团是有学分的,最起码得报一个。

  她挑了个类似义务就诊的社团,就是在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给人看诊或者宣传卫生知识等等,挺有意思的一个社团,分工很明晰,中医西医的学生都有,但是中医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