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
心里有了怨怼,李明玉就起了坏心思,她过得不好,旁人也甭想过得好,公爹有16个儿子,她们妯娌也有16个,吃饭的时候锅勺还能碰到锅沿儿呢,更何况是人,虽然以前还算是相安无事,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把小矛盾挑起了,慢慢累积成大矛盾,大家就都不好过了。
顾川和姜氏一开始还没发现,但是事情慢慢就闹大了,今天这个人过来请他们做主,明天那个人过来跟他们告状,这还了得,妯娌之间闹得僵了,自然就会影响兄弟之情。
“一开始的确是老大媳妇儿挑的事儿,但是后来就是她们自己作了。”姜氏叹了一口气道,之前她对这个儿媳妇的确抱有偏见,但是十几年都过去了,比起她儿子来,人家确实算是知事明理的了,但不知怎么又闹起来了,搅和的一大家子人都过不好。
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顾川真的是不想管,他一个都快50岁的老人家,孙子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也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再说原身的愿望早就已经完成了,儿子们也都能独当一面了,当然也到了他该好好享受享受的时候。
“把老大叫过来,把这事儿跟他说清楚,他媳妇的事儿让他自个儿去处理。”顾川一锤定音,一把老骨头了,谁还跟他们夫妻俩折腾。
“他能处理成什么样?”老大两口子都成婚十多年了,谁看不出来,这两口子里主心骨是老大媳妇,老大就是个应声虫,他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事情让老大去处理,说不定人家当场就跟她们老两口怼起来。
“你管他处理成什么样呢,跟他说明白就成,反正就要分家了,趁着他们兄弟几个感情还好,还是早点儿分家为好,省得闹僵了,兄弟不是兄弟。”都说当老人的喜欢子承膝下、儿孙环绕,但是也耐不住这么多儿孙呀,吃过饭都得摆好几桌,还不如早点成家好呢,谁得空了谁就去看看他。
“这不太合规矩吧。”姜氏有些意动,光是处理儿媳妇之间的琐事,就足够让她头大了,分了家反倒是轻松,只不过,父母在,不分家,百姓之家有的还讲究这个呢,更何况是她们这个圈子。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说也没有明文规定,父母在就不能分家了,别人家里是儿孙少,分了家以后难免稀稀零零的,但是咱们家是儿孙太多了,不分家的话,住都要住不开了,旁人问起的话就按这个理由说。”羡慕不死他们。
得,老爷既然已经下定主意了,分家就分家吧,她一把年纪了实在不想再每天断官司。
就像姜氏预料到的那样,让顾辉去处理他媳妇的事儿,人家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没听见李氏受到什么惩罚,小日子该怎么过的还怎么过。
不过,顾川却是将众人全都聚在了一起,说的当然不是老大媳妇的事儿,而是他要分家和辞官的事情。
“爹如今还不到50岁呢,怎么就想着辞官了?”老四率先道,礼部尚书如今已经六十有九了,还不肯致仕呢,他爹这才哪儿到哪儿,而且虽然年龄快要50了,但是看面相、看身子骨,说刚满四十,甚至三十几岁,都会有人相信的,可以说是六部当中年纪最轻、脸最嫩的尚书了。
顾川轻咳了两声,“爹于官场并无留恋,以前你们年纪小,家里总得有个顶事儿的人,但是现如今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有出息了,爹自然也就放心辞官了。”
除了姜氏以外,能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按照顾川现在的年龄和官位,在待上十年左右,说不定就可以为相、官居一品了,这大概是所有官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顾川仅仅止步于正二品,难免会让人觉得可惜和遗憾。
心里有了怨怼,李明玉就起了坏心思,她过得不好,旁人也甭想过得好,公爹有16个儿子,她们妯娌也有16个,吃饭的时候锅勺还能碰到锅沿儿呢,更何况是人,虽然以前还算是相安无事,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把小矛盾挑起了,慢慢累积成大矛盾,大家就都不好过了。
顾川和姜氏一开始还没发现,但是事情慢慢就闹大了,今天这个人过来请他们做主,明天那个人过来跟他们告状,这还了得,妯娌之间闹得僵了,自然就会影响兄弟之情。
“一开始的确是老大媳妇儿挑的事儿,但是后来就是她们自己作了。”姜氏叹了一口气道,之前她对这个儿媳妇的确抱有偏见,但是十几年都过去了,比起她儿子来,人家确实算是知事明理的了,但不知怎么又闹起来了,搅和的一大家子人都过不好。
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顾川真的是不想管,他一个都快50岁的老人家,孙子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也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再说原身的愿望早就已经完成了,儿子们也都能独当一面了,当然也到了他该好好享受享受的时候。
“把老大叫过来,把这事儿跟他说清楚,他媳妇的事儿让他自个儿去处理。”顾川一锤定音,一把老骨头了,谁还跟他们夫妻俩折腾。
“他能处理成什么样?”老大两口子都成婚十多年了,谁看不出来,这两口子里主心骨是老大媳妇,老大就是个应声虫,他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事情让老大去处理,说不定人家当场就跟她们老两口怼起来。
“你管他处理成什么样呢,跟他说明白就成,反正就要分家了,趁着他们兄弟几个感情还好,还是早点儿分家为好,省得闹僵了,兄弟不是兄弟。”都说当老人的喜欢子承膝下、儿孙环绕,但是也耐不住这么多儿孙呀,吃过饭都得摆好几桌,还不如早点成家好呢,谁得空了谁就去看看他。
“这不太合规矩吧。”姜氏有些意动,光是处理儿媳妇之间的琐事,就足够让她头大了,分了家反倒是轻松,只不过,父母在,不分家,百姓之家有的还讲究这个呢,更何况是她们这个圈子。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说也没有明文规定,父母在就不能分家了,别人家里是儿孙少,分了家以后难免稀稀零零的,但是咱们家是儿孙太多了,不分家的话,住都要住不开了,旁人问起的话就按这个理由说。”羡慕不死他们。
得,老爷既然已经下定主意了,分家就分家吧,她一把年纪了实在不想再每天断官司。
就像姜氏预料到的那样,让顾辉去处理他媳妇的事儿,人家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没听见李氏受到什么惩罚,小日子该怎么过的还怎么过。
不过,顾川却是将众人全都聚在了一起,说的当然不是老大媳妇的事儿,而是他要分家和辞官的事情。
“爹如今还不到50岁呢,怎么就想着辞官了?”老四率先道,礼部尚书如今已经六十有九了,还不肯致仕呢,他爹这才哪儿到哪儿,而且虽然年龄快要50了,但是看面相、看身子骨,说刚满四十,甚至三十几岁,都会有人相信的,可以说是六部当中年纪最轻、脸最嫩的尚书了。
顾川轻咳了两声,“爹于官场并无留恋,以前你们年纪小,家里总得有个顶事儿的人,但是现如今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有出息了,爹自然也就放心辞官了。”
除了姜氏以外,能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按照顾川现在的年龄和官位,在待上十年左右,说不定就可以为相、官居一品了,这大概是所有官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顾川仅仅止步于正二品,难免会让人觉得可惜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