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一百一十六章
��泄,他也有坚实肩膀,随时随地供她依靠。

  …………

  先帝病弱,十日一听事。

  宋鸣珂即位后,颁布新令:文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常参官,每日朝参;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武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则朔、望入朝。

  新帝勤政爱民,百官倍感欣慰,却不知龙椅上的小皇帝日日提心吊胆,生怕露馅儿。

  她于登基当日痛哭一场,把烦恼、愤懑、悲怨数尽发泄完毕,敛定心神,日夜苦读,七日后迅速融入政务中。

  所幸,安王宋博衍一如她记忆中尽心辅佐,悉心教导。

  宋鸣珂忙于熟习典章规制,遵照先帝遗愿推行“明黜陟、抑侥幸”之策。

  她任命徐怀仁为吏部郎中,命其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进行改制。

  然则,再温和,仍触动部分权贵利益,惹来一些争议。

  这些不利言论,大多被安王、饶相和定远侯压了下来。

  此外,她留下父亲贴身的老内侍刘盛,此人善于察言观色,早将那夜的对话听入耳中,唯有加以重用才安全。

  刘盛尽心尽力,在大小事务上处处提点,免去了她许多惶恐。

  日复一日,冬雪消融,宋鸣珂始终未能抽身前去北山探望兄长,唯有通过往来两地的太后谢氏和李太医询问病情。

  遗憾的是,宋显琛因妹妹代他执政而更加忧心忡忡,阻碍毒性排解。

  他若不能完好无损归来,宋鸣珂为守住秘密,不好大肆清查下毒一案。

  拖久了,更无迹可寻。

  这日早朝,左右相为雪灾后重建起了争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

  最终安王发话:“诸位稍安勿躁,此事容后再议,不妨先听听其他几位大人有何要奏。”

  宋鸣珂总算松了口气,颔首赞成。

  御史中丞执笏,义正严辞:“启禀陛下,先帝染疾,久治不愈,臣等认为,需彻查翰林医官院,问责相关人员。”

  此言如惊涛骇浪拍向宋鸣珂,教她周身一僵。

  她终于记起,为何前世等了五年,才得悉兄长死于中毒的真相!

  ——当年先帝驾崩,包括李太医在内的重要医官,一律遭到贬谪!

  太后尚未解气,冷声问:“是赵氏家族举荐的小医官所言?”

  “是。”

  “其心可诛!”

  太后凝视爱子身着素纱罗裙,原本俊秀脸庞涂了脂粉,病态虚弱,不复数月前的英气……

  旧仇未报,新恨又至,她咬牙切齿,怒容愈盛。

  宋鸣珂来回踱步,烦躁时顺手扯了扯白罗曲领方心,脑海浮现筵席之上,宋显扬不顾一切扑过去的那幕。

  赵太妃昔时恩宠极盛,未曾听说其身体抱恙,此病来得古怪是真,但宋显扬的惊讶、恐慌和无助,也像真的。

  二皇兄的演技……出神入化到此境地?逆天了!

  可若非演技出色,难道他们母子二人并非串联演戏?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