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候,心中又是何等滋味。当时,因为还未曾牵连出后来的这些事端,也不曾有密道一事,或许他还不会探究其中内情。

  可是,在他们追查中掀开的一连串的隐秘之时,他对当初的事情就必然有了猜想。甚至可以说,他应该比自己,更先猜测出,这些纸张背后意味着什么。

  最初的时候,他们深究此事,只是为了想要给先淑妃娘娘洗清冤屈。却没想到,一路追查下来,这环环相扣的一连串案子,竟然牵扯出了如此大的惊天阴谋。

  若稍后英国公萧恒的墓中,当真是他人尸骨,又或者是座空坟......那他们将要揭露的,何止是后宫嫔妃蒙冤之事,又何止是萧清朗的身世问题,极有可能就是整个皇家的一桩丑闻。

  不对,不仅仅是丑闻,或许......或许还有别的什么......

  一个念头自许楚脑中炸开,将她炸的脑袋嗡嗡作响。

  她艰难的吐出一口浊气,有些发昏的看着萧清朗唤道:“王爷......敢问王爷可知,当年肃王身为嫔妃之子,何以有能耐与承宗皇帝争夺皇位?”

  需知,承宗皇帝虽然算不上什么千古一帝,可也算是仁德圣明的君王。在他身为太子之时,在百姓之间的名声就是极好的,厚道仁爱且从不徇私。甚至,圣祖爷还一度夸赞他,又仁君之风范,于大周历代东宫之中,堪为典范。

  而肃王一脉,则因自幼娇惯,性情乖张又争强好胜,时常做出持强凌弱的事情来。

  这一点,无论哪里的说书先生,提起来都会感慨一番。

  倘若这是真的,那身为嫡长子的承宗皇帝,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怎会险些被肃王压制下去?以至于,留下到先帝之时,肃王一脉还蠢蠢欲动的后患。

  萧清朗面色微微一沉,凝重道:“这件事情,内廷倒是有记载。内廷卷宗之上所写,承宗皇帝在身为太子之时,宫里除了太子妃也就是恭顺皇后之外,还有太子舍人淑人二十几人。可太子一心忙于公务,对女色并不上心,所以懂人事之后多年都无所出。甚至于连太子妃,都不曾有喜讯传出,相反比他年幼十几岁的肃王却先传出喜讯。”

  “年过三十的承宗皇帝,身为太子,完婚多年无所出。甚至圣祖爷接连赐给他官女子,都不曾有任何动静。”

  “这般时间久了,知情的人可不就议论纷纷。当时各种流言蜚语四起,有人言说太子是做了阴私损德之事,不配为储君,所以上天才不赐他子嗣。也有人说,大抵是太子有暗疾,无法生育。而忠于帝王忠于太子的官员,还有一些推崇嫡长制的大儒则说,是太子忧国忧民太过看重国事而误了子嗣之事。”

  “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对太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况且,随着时间推移,前两种流言被传的越来越广,最后甚至成了百姓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了这些事端,一些被太子一脉打压的官员,还有与肃王母家有关系的人,都开始生二心,暗中琢磨起联名上书求皇上派太医院圣手查看太子无后是否有暗疾之事。更有激进之人,多次提及要圣祖爷另立储君,一保大周代代相传。”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肃王因王妃接连生下子嗣之事,有了与承宗皇帝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叫板的底气。”

  说到这里的时候,萧清朗揉了揉额头,接着说道:“就在二人争斗白热化的时候,东宫突然传出太子妃有孕的消息。这倒是暂时稳住了太子的位置,奈何当时肃王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足以与太子分庭抗礼。”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