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请功文书
��地退到一边。
“李过,作为此次克复伏羌堡的主力军官,能与蒙古人久战不退,杀敌甚多,充分打出了我军的威风,着升为第二百户,统帅骑兵。”
“谢大人。”李过也是行了参拜大礼,与刘云水相比,他的属下虽是老兵,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差上一等,特别的士兵的骑术,更是要从头练习,不过他一贯不服刘云水,偷着看了他一眼,心中却道:“我早晚要赶上你。”
接下来李自成又宣布了五个步兵百户,就是原来五个百户的指挥官,除了留守在镇海堡的秦大年,李绩、周宾、谢广则、宋文都参加了昨夜的战斗,李绩、周宾虽然不是进攻的主力,但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及时增援李过的那个百户,为击溃巴雅尔的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谢广则、宋文则是中规中矩完成了清理东西两门的任务。
虽然巴雅尔从西门脱逃,但那是李自成有意为之,他不愿让属下的士兵与蒙古人死磕,而且城外还有明军的伏兵,也不担心巴雅尔跑了。
这五人接受了新的任命,分别统帅第三至第七步兵百户,原本李自成想弄个八大百户,奈何士兵人数不足,也就放弃了,他不想让军官们再有吃空饷的机会。
除此之外,王安平被升为总旗官,属下的游骑扩充为二十人,马有水也升为总旗官,成为李自成二十名亲兵的统领,而何小米则升为小旗官。
这两个总旗都是直属李自成,他人一律不得调拨,算是千户的直属士兵。
孙林没有升职,依然是小旗官,但此次调整为专职的军需官,不再兼管放牧一事。
按照明军的编制,千户所内还应有两名从千户,和一名专管军纪的镇抚,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暂时空缺,待以后有了军功,再行提拔,但李自成真正的意思,却是担心从千户与镇抚与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制约了自己的军事计划。
西宁卫隶属于治所在甘州的陕西行都司,与大明内地的两京十三司,在军事设计上略有不同,两京十三司的卫所,兵、将分制,军官从百户开始,基本都是世袭,或由文官充任,积累军功可以升职,而士兵累功升职最高只能是总旗官,而且不能世袭。
而西宁卫属于边疆军镇,兵与将之间,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身份界定,士兵只要有战功,理论上可以升职为军官,像刘云水、李过就是从士兵逐渐升职为百户的,李自成更是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数次升职直至千户。
这样的体制,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功热情,但在西宁卫,这些往往都是纸面上的制度,如果士兵仅仅有军功,一般很难升职到军官的位置,但李自成决定执行卫里的这条规定,既是为了激励士兵,也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合适的军官人选,像五个步兵的百户,都是原先的百户,实在勉为其难。
李自成宣布完七大百户的任命之后,本来还要任命新的总旗官和小旗官,一来这个需要很长时间,再则士兵们的战功,还需要细细确定,暂时就没有当众宣布。
此外,伍少陵拨给的那些士兵,鱼龙混杂,原来为了要尽早克复伏羌堡,士兵们几乎没做调整,现在战斗结束,暂时没有大的作战任务,正是整训的好机会,兵油子等不适合待在军队的士兵,必须调整出去,他们归属,或者去火军,或者去牧羊,如果再不合适,那只能强制退役了,李自成的观点,就是宁缺毋滥,千万不要让这些兵油子祸害了整个军队。
李自成给几名百户三天的时间,让他们整训各自的属下,但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加上又是在大胜蒙古人之后,第一次调整的幅度不能太大,他自己还要去卫里给将士们请功,整训士兵的�
“李过,作为此次克复伏羌堡的主力军官,能与蒙古人久战不退,杀敌甚多,充分打出了我军的威风,着升为第二百户,统帅骑兵。”
“谢大人。”李过也是行了参拜大礼,与刘云水相比,他的属下虽是老兵,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差上一等,特别的士兵的骑术,更是要从头练习,不过他一贯不服刘云水,偷着看了他一眼,心中却道:“我早晚要赶上你。”
接下来李自成又宣布了五个步兵百户,就是原来五个百户的指挥官,除了留守在镇海堡的秦大年,李绩、周宾、谢广则、宋文都参加了昨夜的战斗,李绩、周宾虽然不是进攻的主力,但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及时增援李过的那个百户,为击溃巴雅尔的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谢广则、宋文则是中规中矩完成了清理东西两门的任务。
虽然巴雅尔从西门脱逃,但那是李自成有意为之,他不愿让属下的士兵与蒙古人死磕,而且城外还有明军的伏兵,也不担心巴雅尔跑了。
这五人接受了新的任命,分别统帅第三至第七步兵百户,原本李自成想弄个八大百户,奈何士兵人数不足,也就放弃了,他不想让军官们再有吃空饷的机会。
除此之外,王安平被升为总旗官,属下的游骑扩充为二十人,马有水也升为总旗官,成为李自成二十名亲兵的统领,而何小米则升为小旗官。
这两个总旗都是直属李自成,他人一律不得调拨,算是千户的直属士兵。
孙林没有升职,依然是小旗官,但此次调整为专职的军需官,不再兼管放牧一事。
按照明军的编制,千户所内还应有两名从千户,和一名专管军纪的镇抚,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暂时空缺,待以后有了军功,再行提拔,但李自成真正的意思,却是担心从千户与镇抚与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制约了自己的军事计划。
西宁卫隶属于治所在甘州的陕西行都司,与大明内地的两京十三司,在军事设计上略有不同,两京十三司的卫所,兵、将分制,军官从百户开始,基本都是世袭,或由文官充任,积累军功可以升职,而士兵累功升职最高只能是总旗官,而且不能世袭。
而西宁卫属于边疆军镇,兵与将之间,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身份界定,士兵只要有战功,理论上可以升职为军官,像刘云水、李过就是从士兵逐渐升职为百户的,李自成更是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数次升职直至千户。
这样的体制,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功热情,但在西宁卫,这些往往都是纸面上的制度,如果士兵仅仅有军功,一般很难升职到军官的位置,但李自成决定执行卫里的这条规定,既是为了激励士兵,也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合适的军官人选,像五个步兵的百户,都是原先的百户,实在勉为其难。
李自成宣布完七大百户的任命之后,本来还要任命新的总旗官和小旗官,一来这个需要很长时间,再则士兵们的战功,还需要细细确定,暂时就没有当众宣布。
此外,伍少陵拨给的那些士兵,鱼龙混杂,原来为了要尽早克复伏羌堡,士兵们几乎没做调整,现在战斗结束,暂时没有大的作战任务,正是整训的好机会,兵油子等不适合待在军队的士兵,必须调整出去,他们归属,或者去火军,或者去牧羊,如果再不合适,那只能强制退役了,李自成的观点,就是宁缺毋滥,千万不要让这些兵油子祸害了整个军队。
李自成给几名百户三天的时间,让他们整训各自的属下,但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加上又是在大胜蒙古人之后,第一次调整的幅度不能太大,他自己还要去卫里给将士们请功,整训士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