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赈灾时说过这一切都是京中高官指使,又拿出一封郭斛写给自己的信,二皇子仔细查看发现镇国公府的文印。随后又冒出许多证据,都指向镇国公府。

  二皇子信中很是兴奋,种种迹象表明镇国公府与此事逃不了干系,他决定不日上书圣上告诉他结果。谢梓安读完信,没有预期的高兴,反而用手捏住眉心,沉思了一会儿。

  他替二皇子办事这些年,十有八九是对付镇国公府。他对镇国公府的了解比二皇子更甚,镇国公苏及远从前朝的侯爷,到如今的国公。靠的绝不是运气,就凭当年前朝将覆,他率先投诚开了京城的大门,让圣上不费一兵一卒攻下京城,获得圣上信任,一府荣华至今就知他不是个简单的。

  明里暗里的调查,多是无功而返。唯一找到点把柄还是当年雍梁之乱,查到他暗中支持乱匪。只是还没找到确凿拯救,就被谢彦打断。这般小心谨慎的人,怎么可能露出这么大的破绽?他见镇国公府一切如常,苏及远并没有异样,若赈灾的事真是他做的,理应早就派人去毁坏证据,难能让二皇子轻易找到这么多明确的证据?

  谢梓安越想越不对劲,二皇子性子急,又对镇国公府恨之入骨,就怕有人借着这点做局。谢梓安喊来萧生,他写了份密信希望能在二皇子将结果寄给圣上前,送到二皇子手中。

  然而不过半月后,圣上就收到来自闽州的奏章,上书闽州赈灾银两贪墨一案与镇国公府干系巨大,望圣上能尽快处置镇国公及其余党。

  谢梓安收到消息时,心中一咯噔,完了二皇子着了别人的道。他前几日派人去查过镇国公府的文印,发现今年刚刚换过一批,不过因着苏及远用的少,除开府内的人,知道的寥寥无几。他此刻只想快马加鞭赶去闽州,告诉二皇子此事,可他与二皇子的关系一直是在暗处,明面上两人并不熟稔,去闽州只会暴露他这颗暗棋。

  他能做的便是萧生将密信送达,唤回二皇子的些许理性,切莫越陷越深。

  然而他不知,越国公府也收到了密信。二皇子在信中书镇国公府证据确凿,需借此事多做文章,给圣上施压,不能再让镇国公府轻易逃脱。

  于是,圣上收到奏章的第二天,镇国公府被圣上请进宫去,好些天没有出来。坊间传闻,镇国公是被软禁在宫中,待查明案件,不日将问斩。又有小道消息说,宫中的德妃娘娘被禁足,就连三皇子都被送去给许嫔暂为照顾。

  一时间满城风雨,敬仰镇国公府的说难得的忠臣就要倒台,圣上这此确是做错了。讨厌镇国公府的,则说卖国贼终于收到了惩罚。不管如何,镇国公府倒了大霉的流言越传越烈。

  以越国公为首的官员,站出来恳求圣上严处镇国公府,以儆效尤。为官者忠君爱民,贪墨是万万不可,他既触及便要严肃处理。

  朝堂上的声音愈来愈大,圣上的脸色铁青,想起苏及远说过的话,不觉有些恼怒,好几次都是挥手早早下朝。

  那日他将苏及远抓到宫中,当面对质。却发现所谓确凿的证据,都是伪造。尤其是文印的事,镇国公府年初就换了文印,他是知道的。苏及远好几份奏章上用的都是新的文印。

  苏及远跪地不起,从当年开城迎兵说起,到送女儿入宫,兢兢业业为君为国。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说自己对圣上的忠心,这等烂了心肠的事他又怎么会做?

  再把郭斛喊来,后者一口咬定事都是自己做的,所谓的镇国公参与此事,也不过是他怕地方官员不听,用来吓唬人的。圣上一听事情有了七七八八,心中愧对苏及远,念及当年他开城之功,本想大肆赏赐,却被苏及远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