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回去吧,以后没有诏令,不得进宫。”
说着也不容李令玉分辩,便对外边吩咐:“来人,送姑娘回寝殿,明日一早送她出宫,不必告退了。”
夜已深沉,涵因却在榻上辗转反侧,李湛派人招了李令玉过去,又送了回来,已经又太监向她回禀过了,到底他要做什么呢,他们父女又说了什么呢。李令玉会影响李湛的决定吗,涵因不敢肯定,毕竟那是他的长女。
送来的梅子放在案几之上,涵因知道李湛在笑话她发酸吃醋,也明白李湛这样做是没把这事当回事,心里有点小得意,便多吃了几口。现在却觉得一阵阵的烧心,嘴里发苦。
半睡半醒之间,忽然见床头坐着一个人影,涵因吓了一跳,刚泛上来的一丝困意瞬间就不见了,睁开眼睛,借着昏黄的脚灯才看清楚,来人正是李湛,她这才压下了想叫唤的冲动,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坐了起来,手还压着胸口,说道:“陛下,是你啊……”
“醒了?换上衣服,跟我走。”李湛说道。
涵因一愣,说道:“这大半夜的,什么事啊?”
“照我的话去做就是了。”李湛没有多说。
涵因借着昏黄的灯光也能看出李湛严肃的表情,更何况他的声音也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肃穆与沉重,涵因知道必有缘故,也不再多问,起了身,叫紫鸢、兰儿带着宫女进来伺候。
紫鸢问道:“陛下,娘娘是穿朝服还是常服。”
李湛直接说道:“就常服,平时穿的。”
紫鸢应了声“是”便指挥小宫女准备衣服,这边则让宫人给涵因洗漱、梳头。李湛登基之后,就按照帝王礼仪,以日代月,服孝二十七日,现在仍然没有出孝期,因此涵因的仍然还穿着孝服,首饰也从简,因此打扮起来很简单。
外面仪驾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从简,李湛和涵因乘上车,宫门次第打开,仪驾便出了皇宫,之后,又出了皇城,竟一路朝原唐国公府走去。
因还没有追尊先祖,他们的牌位还暂时供奉在唐国公府里,等追尊之后,他们就会按照礼法移入太庙。
涵因自打回到长安城,便直接进了宫中居住,再没有回过这处府邸,重新走进大门,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牌位依然供奉在祠堂里,李湛让其他人都等在外头,只带着涵因进了院子。两人给先祖的排位磕了头,之后李湛带着涵因去了旁边的耳房。
涵因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刚嫁过来祭祖的那天,来过这间耳房,这里供奉着李湛原配刘氏的牌位。她那时身着一品国夫人的礼服,以国法大于家法为名,没有给刘氏的牌位行礼。
李湛推开耳房的房门,刘氏的牌位摆在供桌上,因时值夜半,烛火早已灭了,香也烧完了。
李湛亲手点上火烛,又燃了一炷香插在香炉里,过了一会儿,屋里便弥漫着檀香沉郁的气息了。
李湛在那里静默着,看着亡妻的牌位,过了许久,说道:“当年,我跟她少年夫妻,她是沛县刘氏的嫡长女,我是国公府的次子,这桩婚事也是门当户对,她过门之后,伺候长辈,照顾小姑,周全妯娌,很是贤惠。我跑出去从军,一离家便是好几年,她也毫无怨言,后来我年少得志,轻狂浮躁,不喜她沉闷的性子,纳妾买婢,好不风流,她也从不争风吃醋,只是默默管好我的后院。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无声无息的,没想到有一天她就那样无声无息的去了。每每想起她,我心里便很是内疚……”
&ems
说着也不容李令玉分辩,便对外边吩咐:“来人,送姑娘回寝殿,明日一早送她出宫,不必告退了。”
夜已深沉,涵因却在榻上辗转反侧,李湛派人招了李令玉过去,又送了回来,已经又太监向她回禀过了,到底他要做什么呢,他们父女又说了什么呢。李令玉会影响李湛的决定吗,涵因不敢肯定,毕竟那是他的长女。
送来的梅子放在案几之上,涵因知道李湛在笑话她发酸吃醋,也明白李湛这样做是没把这事当回事,心里有点小得意,便多吃了几口。现在却觉得一阵阵的烧心,嘴里发苦。
半睡半醒之间,忽然见床头坐着一个人影,涵因吓了一跳,刚泛上来的一丝困意瞬间就不见了,睁开眼睛,借着昏黄的脚灯才看清楚,来人正是李湛,她这才压下了想叫唤的冲动,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坐了起来,手还压着胸口,说道:“陛下,是你啊……”
“醒了?换上衣服,跟我走。”李湛说道。
涵因一愣,说道:“这大半夜的,什么事啊?”
“照我的话去做就是了。”李湛没有多说。
涵因借着昏黄的灯光也能看出李湛严肃的表情,更何况他的声音也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肃穆与沉重,涵因知道必有缘故,也不再多问,起了身,叫紫鸢、兰儿带着宫女进来伺候。
紫鸢问道:“陛下,娘娘是穿朝服还是常服。”
李湛直接说道:“就常服,平时穿的。”
紫鸢应了声“是”便指挥小宫女准备衣服,这边则让宫人给涵因洗漱、梳头。李湛登基之后,就按照帝王礼仪,以日代月,服孝二十七日,现在仍然没有出孝期,因此涵因的仍然还穿着孝服,首饰也从简,因此打扮起来很简单。
外面仪驾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从简,李湛和涵因乘上车,宫门次第打开,仪驾便出了皇宫,之后,又出了皇城,竟一路朝原唐国公府走去。
因还没有追尊先祖,他们的牌位还暂时供奉在唐国公府里,等追尊之后,他们就会按照礼法移入太庙。
涵因自打回到长安城,便直接进了宫中居住,再没有回过这处府邸,重新走进大门,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牌位依然供奉在祠堂里,李湛让其他人都等在外头,只带着涵因进了院子。两人给先祖的排位磕了头,之后李湛带着涵因去了旁边的耳房。
涵因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刚嫁过来祭祖的那天,来过这间耳房,这里供奉着李湛原配刘氏的牌位。她那时身着一品国夫人的礼服,以国法大于家法为名,没有给刘氏的牌位行礼。
李湛推开耳房的房门,刘氏的牌位摆在供桌上,因时值夜半,烛火早已灭了,香也烧完了。
李湛亲手点上火烛,又燃了一炷香插在香炉里,过了一会儿,屋里便弥漫着檀香沉郁的气息了。
李湛在那里静默着,看着亡妻的牌位,过了许久,说道:“当年,我跟她少年夫妻,她是沛县刘氏的嫡长女,我是国公府的次子,这桩婚事也是门当户对,她过门之后,伺候长辈,照顾小姑,周全妯娌,很是贤惠。我跑出去从军,一离家便是好几年,她也毫无怨言,后来我年少得志,轻狂浮躁,不喜她沉闷的性子,纳妾买婢,好不风流,她也从不争风吃醋,只是默默管好我的后院。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无声无息的,没想到有一天她就那样无声无息的去了。每每想起她,我心里便很是内疚……”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