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而上一次让李湛暂不必发兵到关内平乱的诏书,李湛则又上了一道奏章,他仍然请命平乱,也向朝廷表了忠心,但问题是洛阳离武威万里之遥,这份奏章虽然是前不久收到的,但还是李湛在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前写的,年号都没有改,因为杨珣即位之时,为了表示承先皇之志仍然沿用“天禧”这个年号,要等到第二年再改元。而刘公公和王通拥立小皇帝即位则为了表明新气象,改元“景隆”。李湛奏章的落款是“天禧二十五年”,因此这个皇帝仍然是指杨珣,而不是现在的小皇帝杨瑞。

  看李湛的意思,已经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出兵勤王,而新皇登基的消息也已经传达到了各州,李湛却迟迟没有表态,这让刘公公和王通都心怀疑虑。毕竟从凉州到长安虽然一路关隘重重,但是李湛的军队是久经沙场的精兵,一旦出兵,根本是挡不住的。

  而刘公公因为贪权,背叛了跟涵因的合作,王通则跟李湛水火不容,现在形势如此紧张,李湛一定会找借口出兵,一旦李湛率兵到达长安,那么他们两人就只能听任李湛宰割了。因此,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回长安。前有狼后有虎,让他们左右为难。

  他们在众臣面前口径一致,但私下里商量的时候却难免分歧。

  “去晋阳!”王通看着刘公公,晋阳属于并州,是他太原王氏的宗族所在,而且这里一直是军事要地,再往北有另一支边境精兵——雁门军驻扎,而他在前些年已经将那里的主要将领安排了自己人。

  刘公公却不置可否,王通现在成了外戚,太原又是王通的地盘,那里是王氏根基所在,在那里战斗力最强的边军一定会支持他,到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因此他满腹疑虑的说道:“可毕竟那里不是王都所在……”

  王通说道:“先去晋阳,让雁门军护送皇上回长安。”

  刘公公说道:“保护皇上自有天武大军。”

  王通见这个时候,刘公公还想妄图自己一个人控制皇上,冷笑道:“晋阳城高墙厚。是北都所在,我等还有一战之力。”

  刘公公虽然不想回长安,但是仍然嘴硬道:“长安还有十万天武军留守。”

  王通冷笑道:“能挡得住西北大军?现在没有外人,我就直说了,公公,李湛若是发兵,是必然会对皇上不利的,你别忘了郑国夫人可是想要扶荣王继承大统的。到时候,你我恐怕连命都不保。”

  刘公公一阵语塞,却还在强撑:“李湛也是国之忠臣。没有皇命他怎么敢发兵?”

  “呵,公公,你还怕他找不到借口吗?”王通冷冷看着刘公公。之前皇帝给了李湛一份发兵的诏令,虽然后来还有一份是停止发兵的,李湛只要宣称后一份是假传圣旨,要“清君侧”即可:“公公,你可要想清楚啊。”

  刘公公仍然犹豫的说道:“事情还没有到那个地步……这样吧。皇上还是应该摆驾回长安,调雁门军平乱吧。”

  王通心里有些焦躁,这刘公公是明摆着存着天武军的实力,让他的人去拼啊,但他此时也没有办法,说道:“既然如此就依公公吧。”

  刘公公其实心里很犹豫。去长安他担心李湛,去太原,他怕王通到了自己的地盘。趁机摆脱他的控制,因此采用这个方法。只要雁门军能够稳住局势,加上回到长安之后,天武军有二十五万大军,李湛是怎么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于是次日便发布诏令。准备回长安。不过宫廷规矩甚多,人也多。加上一个太皇太后,两个皇帝,还有几个王的灵柩,需要准备的时间更长,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