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的民族政策(中)
��军抵达武威。此前,凉州诸郡已与关中失去联系,如孤悬于海外的飞地,所以马隆抵达武威的意义非凡,不但鼓舞了守军士气,也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参与叛乱的猝跋韩、且万能等部当心马隆将会讨伐己部,于是率万余落归降,西北形势开始好转。

  自从马隆西征,鲜卑人一直尾随晋军,马隆没办法派遣使者回洛阳报告情况,所以晋书氠蚚传有“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的记载。后来马隆的使者于一天夜里赶到洛阳,“帝抚掌欢笑。诘朝,召群臣谓曰:若从诸卿言,是无秦、凉也。乃诏曰: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晋书氠蚚传笔者认为晋军使者抵达洛阳的时间应该是在11月以前,当时晋军已经大量集结于东南,前线将领也已经做好准备,就等晋武帝的伐吴诏书,形势有如箭在弦上。但是西北一直是晋武帝的后顾之忧,这是他一直拖延伐吴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马隆的捷报传来,晋武帝这才放下心来,下诏即刻伐吴,而伐吴时间正好是11月。

  同年12月,马隆开始反击秃发部,他率领归附西晋的没骨能等部与树机能决战,树机能被部下所杀,部族投降,凉州遂平。因平叛之功,晋武帝对马隆及所率将士破例再次大加封赏。

  西晋平定吴国以后,晋武帝认为西平郡今青海西宁经历十年战乱,急需兴复,以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另加一支人数不详的军队交与他指挥,屯据西平。

  当时平西以南生活着成奚部,史书没交代成奚是哪个民族,笔者认为羌人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成奚部每为边患,马隆到任之后即率军讨伐,敌军据险距守。马隆示敌以弱,下令军士带着农耕用具,做出将要去耕种的样子。成奚部以马隆并无征讨之意,而是想要屯田,所以防备稍稍松懈。马隆抓住机会,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从此之后,成奚部老实很多,在马隆担任西平太守期间都不敢为寇。太熙初290年,晋庭封马隆为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

  马隆镇守平西十年,在任期间西北无事,是西晋稳定西北的磐石,如晋书所言:“积十余年,威信震于陇右。”然而晋武帝于290年病逝,太子司马衷即位,杨骏、司马亮共同辅政,当时略阳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太守严舒与杨骏通亲,企图取代马隆之位,于是诋毁马隆年老谬耄,不足以威镇西北诸戎。晋庭便以严舒代替马隆镇守西平。结果严舒一到任,西北一带“氏、羌聚结,百姓惊惧”晋书氠蚚传。朝廷当心西北诸戎再次起兵反晋,被迫免去严舒,让马隆官复原职,但不久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