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的悲剧人生
�。痴愚与白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躲避普通的物理危险。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白痴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白痴,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
不过,我们既不可能测定一千多年前晋惠帝的智力商数,也不可能进行各种现代的临床检查,只能根据史料中的有关记载来分析。前面已提到,在惠帝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武帝提出其不能治理政事,其继位后也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21,因此,其智力发展较常人为低,是可以确定的。但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在前面所引的史料中可看到,在回答武帝送来的“密封疑事”时,是由给使张泓作草,而由惠帝自己抄写呈给武帝的。这并不是孤立的记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武帝死后,“或告汝南王亮欲举兵讨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惠帝为手诏与石鉴、张邵,使帅陵兵讨亮。”22在惠帝继位后,“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23当汝南王亮、卫瓘等成为贾后掌权的障碍时,贾后就利用楚王玮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乃使惠帝作密诏令玮诛瓘、亮。”24将这几条史料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惠帝既能书写,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贾后在被废时曾说过:“诏当从我出,何诏也”25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这里指惠帝为她所把持,诏书一向是由她传出去的,再则她挟帝已久,诏书多出于她意,故有是语。并不能据此而否定上引史料中的诏书是出于惠帝之手。而且,在史书中对他人矫诏是有明确记载的,以别于出自帝手之诏。如“贾后矫诏,使后将军荀悝送杨太后于永宁宫。”26“楚王玮遂勒本军,复矫诏召三十六军,……又矫诏使汝南王亮、卫瓘上太宰、太保印绶、侍中貂蝉,之国,官属皆罢遣之。”27“贾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草,因太子醉,称诏使书之。”28由这几个例子可以反证前面数条史料中的诏书,确是出自惠帝之手的。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西晋的创业元老陈骞于“元康二年薨,……及葬,惠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29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作为傀儡的惠帝被拥之东征西伐,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惠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惠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惠帝能“望柩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惠帝躬止之。”惠帝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三o四年,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骏甥散骑常侍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白痴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白痴,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
不过,我们既不可能测定一千多年前晋惠帝的智力商数,也不可能进行各种现代的临床检查,只能根据史料中的有关记载来分析。前面已提到,在惠帝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武帝提出其不能治理政事,其继位后也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21,因此,其智力发展较常人为低,是可以确定的。但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在前面所引的史料中可看到,在回答武帝送来的“密封疑事”时,是由给使张泓作草,而由惠帝自己抄写呈给武帝的。这并不是孤立的记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武帝死后,“或告汝南王亮欲举兵讨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惠帝为手诏与石鉴、张邵,使帅陵兵讨亮。”22在惠帝继位后,“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23当汝南王亮、卫瓘等成为贾后掌权的障碍时,贾后就利用楚王玮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乃使惠帝作密诏令玮诛瓘、亮。”24将这几条史料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惠帝既能书写,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贾后在被废时曾说过:“诏当从我出,何诏也”25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这里指惠帝为她所把持,诏书一向是由她传出去的,再则她挟帝已久,诏书多出于她意,故有是语。并不能据此而否定上引史料中的诏书是出于惠帝之手。而且,在史书中对他人矫诏是有明确记载的,以别于出自帝手之诏。如“贾后矫诏,使后将军荀悝送杨太后于永宁宫。”26“楚王玮遂勒本军,复矫诏召三十六军,……又矫诏使汝南王亮、卫瓘上太宰、太保印绶、侍中貂蝉,之国,官属皆罢遣之。”27“贾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草,因太子醉,称诏使书之。”28由这几个例子可以反证前面数条史料中的诏书,确是出自惠帝之手的。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西晋的创业元老陈骞于“元康二年薨,……及葬,惠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29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作为傀儡的惠帝被拥之东征西伐,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惠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惠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惠帝能“望柩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惠帝躬止之。”惠帝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三o四年,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骏甥散骑常侍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