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
��嫁过去,那也和原配妻子没有什么两样。”

  这句话和别的妇女说都能够过关,偏偏只有张太太不行。她这人实际上多符合规矩先不论,至少这些表面上的规矩她比谁都来的看重。在别人看来原配没有孩子,那续弦就和原配没两样,可对于她来说原配就是原配,续弦就是续弦,这一点名分已定!

  冷哼一声:“我家的女儿怎么可能做续弦!绝不可能——那不是一进门就得给人家牌位磕头?百年之后放另外还只能在人家旁边放个小的。说的不好听一些,和小星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这样说的话毛嫂就无话可说了,值得陆陆续续推荐别的后生。一个个地说,都算是左近过得去的,只是在张太太这里总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她自觉自己已经放低了很多要求了,算得上是委曲求全。疑惑就疑惑在怎么这样还是没有一个要求以上的后生?想不通。

  这些人家都说完了也不见张太太点头,毛嫂只得拿出最后第一个人家道:“这最后一个了,若是这个也不成我也没有法子了。”

  最后一个是甘泉街钱举人的儿子,这位钱举人正是当初向赵莺莺家提亲,想娶赵莺莺做续弦的那位。这一次是他的庶长子要说亲来着——别看是举人老爷的儿子,说起亲事来一样为难。

  首先一条,光是庶出的就够头疼了,钱举人看起来也没有格外疼爱这位庶长子,那么高一些的人家就不会看得上这位了。另外就是这后生自己不争气,在这么个家庭却不思读书,整日想着往小秦淮河的花船上跑。这么一个人物,了解内情的谁敢嫁女儿给他?

  为了管束这个儿子,也为了给他说一门亲事,钱举人从去年开始就让家人将这个庶长子关在家里读书,再不肯放出去。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外头人都知道他会自己悄摸摸跑出来找乐子,也只有钱举人被蒙在鼓里而已。

  毛嫂给张太太描绘的时候对后者并不怎么提及,只是将瞒都瞒不过去的庶出一事说了出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家寻摸亲事艰难拖到了今日,也不在意张家的清贫——是庶出的啊。

  张太太脸上露出了纠结之色,她当然看不上什么庶出的小子,可是钱举人的身份让他十分满意。这家既有钱又是书香门第,张姐儿嫁进去就是过好日子的,今后儿子考举的时候也算是多了一个助力,怎么想怎么好!

  然而问题还是那一个,对方是庶出的。这就像是一个恶心的疙瘩正好长在了张太太的心里,每当她想到这个钱家哥儿的好的时候就会跳出来然后恶心她一下——话又说回来了,若是不是庶出的,这门婚事也就轮不到张姐儿了。

  别看都是举人门庭,可举人这种存在只有活着的时候才算是举人,死了的举人算什么!

  “我再想想这件事。”做不出决定的张太太左右踟蹰,最终还是没办法下定决心。

  毛嫂点点头,只是提醒了一句:“太太抓紧一些,这门婚事也不可能一直等着。想的太久了那边说不定就找到合适的了。”

  张太太左思右想到底觉得庶出的不够格,过了几天回绝了毛嫂,只让毛嫂再给找找。这一回毛嫂就没有余地偷偷的给留意了,应该说偷偷留意就能得的人家已经没有了,接下来找人家难免会有些走漏风声。

  张太太倒是不介意这一点,毕竟男女婚事中途传出各种消息什么的也不算什么新闻。无论是市井人家还是高门大户,这一点都一样。

  于是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了这件事,有的好事的还打听了一番。这不打听还好,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张太太看不上那许多人家,其中还包括钱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