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谁都是谜团重重
��,无可厚非,但是你也知道,她毕竟伺候了言儿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从前也是掌事之人,就这样被贬成杂役……朕没有旁的意思,只是觉得言儿十分依赖她,若是因你罚了齐嬷嬷而伤了你二人之间的母子感情,反倒得不偿失,朕说的可对?”
薄胭眉头一挑,打量了一眼面上有些踌躇的嘉和帝笑笑道:“皇上思虑周全,臣妾能说些什么?”
“可是恼了?”嘉和帝打量着薄胭的神色,平日里自己都不愿惹这位娇妻生气,更何况这件事情是自己不占理,哪里还敢摆什么架子。
薄胭故意将头一扬:“皇上处处为大局着想,臣妾一届女流,能有什么意见。”
“这话说的不就是恼了。”嘉和帝舔着笑脸往薄胭的方向靠了靠软语道:“知道这事委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同朕讲就是了,气坏了身子,心疼的还不是朕。”
薄胭急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强忍着反胃道:“臣妾说的没错,皇上一心为大局考虑臣妾自当遵从,只是那日齐嬷嬷所作所为在场之人都看的清清楚楚,若就这样算了,皇上让臣妾今后如何立足?那日太子骂臣妾的话……臣妾就不信是太子自己想出来的!”
话到此处,嘉和帝敛了笑意,别的也就算了,赵雪言言语有失责任到底在谁,一眼便知。
“这……此事是齐嬷嬷的错处。”嘉和帝道。
“皇上,臣妾自问并没将事情做绝,只是贬了齐嬷嬷做苦工,若按照后宫律法,她的所作所为死上百次都不足为惜,如今只罚了她做苦工皇上就……罢了,若是皇上的意思,臣妾自当遵从。”话到最后,薄胭的眼眶有些红了。
嘉和帝见状越发心疼,连忙软语道:“皇后所为自然是对的,是朕想错了,那齐嬷嬷有这样的胆量罚上一罚也是对的,皇后说什么便是什么。”
薄胭低眸不语,暗自冷笑,自己就说嘉和帝对齐嬷嬷是宽容的,果不其然,若是今日自己当真一怒之下将齐嬷嬷杀了又会生出另一桩事来,此次只算小惩大诫了,不过若是就这么算了薄胭到底意难平,自己要罚齐嬷嬷就是要罚,总要让她长长记性!
锦安留在赵国的消息虽然被嘉和帝有意压制,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不过两日外面众人便听到了些许风声,对于锦安留在赵国的理由众人也是议论纷纷,以薄丞相为首的一众朝臣是持冷静提防的态度,而以严家为首的一众人则是粉饰太平一心觉得无事,两方暗中就此事辩论了不止一次,却依旧没有得到一个可行的方案,人家锦安是打着选妃的名号留下来的,总不能将人赶回去,可若放他在赵国总是觉得不舒服,这便不能硬来,只好暗中派人好生监视着以防万一。
当然这是上位者的心思,寻常人关注的重点则是在锦安那位“心仪女子”的身份,尤其是京中众位女眷,她们可顾不上分析这是不是锦安留在赵国的托词,只一心盼望着能引得锦安青眼有加的是自己,抛却锦安太子的身份不说,单单是他那一张脸便能将众人迷得七荤八素了。
是以,在锦安留在赵国的事情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后,锦安的一举一动便格外受人关注,锦安今日日去了谁的府上,见了何人,都能成为一条大新闻,当然区别在于在政客眼中这涉及到两国内政,而在女眷眼中涉及到一桩绝好的姻缘。
今日锦安送礼去了户部尚书家庆贺他家儿子满月,百官政客们奋笔疾书讨论这一礼是否安了拉拢人的心思;次日锦安出宫去长生阁烧香,一众女眷又是一阵激动,须知长生阁乃是供奉月老的地方,锦安此去可是求姻缘的?再说锦安泛舟游湖之时,不远处总能出现一两艘世家贵女的画船,或丝竹管乐�
薄胭眉头一挑,打量了一眼面上有些踌躇的嘉和帝笑笑道:“皇上思虑周全,臣妾能说些什么?”
“可是恼了?”嘉和帝打量着薄胭的神色,平日里自己都不愿惹这位娇妻生气,更何况这件事情是自己不占理,哪里还敢摆什么架子。
薄胭故意将头一扬:“皇上处处为大局着想,臣妾一届女流,能有什么意见。”
“这话说的不就是恼了。”嘉和帝舔着笑脸往薄胭的方向靠了靠软语道:“知道这事委屈了你,有什么不开心同朕讲就是了,气坏了身子,心疼的还不是朕。”
薄胭急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强忍着反胃道:“臣妾说的没错,皇上一心为大局考虑臣妾自当遵从,只是那日齐嬷嬷所作所为在场之人都看的清清楚楚,若就这样算了,皇上让臣妾今后如何立足?那日太子骂臣妾的话……臣妾就不信是太子自己想出来的!”
话到此处,嘉和帝敛了笑意,别的也就算了,赵雪言言语有失责任到底在谁,一眼便知。
“这……此事是齐嬷嬷的错处。”嘉和帝道。
“皇上,臣妾自问并没将事情做绝,只是贬了齐嬷嬷做苦工,若按照后宫律法,她的所作所为死上百次都不足为惜,如今只罚了她做苦工皇上就……罢了,若是皇上的意思,臣妾自当遵从。”话到最后,薄胭的眼眶有些红了。
嘉和帝见状越发心疼,连忙软语道:“皇后所为自然是对的,是朕想错了,那齐嬷嬷有这样的胆量罚上一罚也是对的,皇后说什么便是什么。”
薄胭低眸不语,暗自冷笑,自己就说嘉和帝对齐嬷嬷是宽容的,果不其然,若是今日自己当真一怒之下将齐嬷嬷杀了又会生出另一桩事来,此次只算小惩大诫了,不过若是就这么算了薄胭到底意难平,自己要罚齐嬷嬷就是要罚,总要让她长长记性!
锦安留在赵国的消息虽然被嘉和帝有意压制,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不过两日外面众人便听到了些许风声,对于锦安留在赵国的理由众人也是议论纷纷,以薄丞相为首的一众朝臣是持冷静提防的态度,而以严家为首的一众人则是粉饰太平一心觉得无事,两方暗中就此事辩论了不止一次,却依旧没有得到一个可行的方案,人家锦安是打着选妃的名号留下来的,总不能将人赶回去,可若放他在赵国总是觉得不舒服,这便不能硬来,只好暗中派人好生监视着以防万一。
当然这是上位者的心思,寻常人关注的重点则是在锦安那位“心仪女子”的身份,尤其是京中众位女眷,她们可顾不上分析这是不是锦安留在赵国的托词,只一心盼望着能引得锦安青眼有加的是自己,抛却锦安太子的身份不说,单单是他那一张脸便能将众人迷得七荤八素了。
是以,在锦安留在赵国的事情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后,锦安的一举一动便格外受人关注,锦安今日日去了谁的府上,见了何人,都能成为一条大新闻,当然区别在于在政客眼中这涉及到两国内政,而在女眷眼中涉及到一桩绝好的姻缘。
今日锦安送礼去了户部尚书家庆贺他家儿子满月,百官政客们奋笔疾书讨论这一礼是否安了拉拢人的心思;次日锦安出宫去长生阁烧香,一众女眷又是一阵激动,须知长生阁乃是供奉月老的地方,锦安此去可是求姻缘的?再说锦安泛舟游湖之时,不远处总能出现一两艘世家贵女的画船,或丝竹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