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调兵
�遇之恩不假,然公等屡进忠言而不能用,抱负不申,何其苦也。因小恩而愚忠,实为不智。公等不见我华夏大地烽火连天,白骨累累,此皆董卓、吕布之流所害也,公等助纣为虐,还不幡然醒悟?今我父北定诸州,善政无数,百姓无不景从。止战乱,富百姓,重整山河,重现文景之治、汉武武功不是诸公梦想?”刘通言罢看着两人。

  陈宫、高顺也曾听闻刘通大名,不曾想当面听得刘通之言,虽为少年,却见识非凡,所言所语无不震撼心灵,心中对他敬佩不已,感触颇深。

  陈宫衣袖抚脸,高顺两眼迷泪问道:“公子,温候拔我于行伍,授我以重兵,于我有大恩,可否赦免其家小?”

  刘通笑道:“高将军,你不曾听闻我祖父、父亲之名?先祖伯安公乃汉室宗正,素来宽仁民,我父也一向待人宽厚仁慈,吕布之死乃手下所为,也是咎由自取。如果高将军愿保吕布家小,无有不从。”

  高顺听罢当即起,捋顺铁链,重重拜倒,“如此,顺愿受公子驱使,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陈宫也随即拜倒,“陈宫糊涂,愿侍奉公子!”刘通赶紧也拜倒,对两人行起大礼。

  先扶起陈宫说道:“通无知小儿,望公台公每教诲!”又扶起高顺说道:“将军公义之人,刘通愿与将军驰骋疆场,永不相互!”说罢哈哈大笑,叫人为两人解除束缚,拉着两人进帐,安排人服侍洗漱后摆酒畅言。

  陈宫、高顺洗澡后均是神采奕奕,重新与刘通见礼。刘通请两人上座。陈宫言道:“宫听闻陛下脱离长安,已经向东而来,总督何不迎接陛下以令诸侯?”刘通听后心想,果然是智者所见略同,从战略上来讲,此举的确是棋高一着!

  “公台公之言乃谋国之策,不知公台公可知晓我北方都督府诸多体制?”刘通说道。

  陈宫见刘通不谈迎接汉献帝而问北方政制,沉思片刻后说道:“北方诸多改革,均是振聋发聩、多为离经叛道,仔细思量却多是革新善政,乃富国强民、通政壮军之良策。”

  刘通点头,问道:“陛下来后,体制当如何?”

  陈宫不语。刘通说道:“大汉不是陛下一人之大汉,如果恢复我刘氏祖孙旧制,大汉中兴可期否?”

  陈宫摇头,说道:“伯安公推帝位而不就,公子父子,乃是皇室贵胄,可为正统,若不迎驾,被人捷足先登,亦后患无穷矣。”

  高顺见状,起说道:“公子何不引军西去,接上朝廷众人后再相机行事?”

  陈宫点头,来到刘通旁,耳语道,不如这样……

  刘通听后,叫伍汲将刘桥找来。刘桥本与糜贞在自己营帐温存,进刘通大帐,看见陈宫、高顺端坐上座,吃惊不小。

  刘通示意刘桥坐下,说道:“大哥,你带着大嫂去拜见,将吕布家小安排人送往九原郡九原县吕布老家安置,多分田地与他。你部两万骑兵由我带往上党汇合牵招,我西进迎接皇帝陛下!”

  刘桥惊呆,稍微缓过劲来,说道:“无叔父将令,为兄不敢擅动。”

  刘通起来到刘桥边,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事事关重大,来往汇报迁延时,我自有分说。大哥但做无妨。”刘桥素来知道刘通秉,只得无语接受。

  次,刘桥带着扈从及吕布家小离去,刘通以高顺为将,陈宫为军师,统领两万虎豹营朝上党而去。

  刘通一到上党,跟牵招说明来意,要调牵招两万步兵前往洛阳,牵招当场拒绝。刘通奇怪地看着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