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青州刺史
��领的开阳军打着幽州旗号,所到之处无不开城迎接,旬月之间,整个青州全境均接受了刘宽统辖。官员、百姓无不欣喜。刘宽除了处置少数民愤极大的官员外,所有官员一律留用。

  刘宽暗道,这个时代,家世、名望的确胜于一切啊。现在终于明白历史上袁绍、袁术、曹操顷刻间便能坐拥州郡拥兵百万了,也明白刘备之流创业之艰辛了。刘宽也更加坚信“临淄方略”,天时、地利、人和,运用得当,何止事半功倍啊!

  龙端儿来后,玉真子并没有遵守诺言,玉真子见龙端儿样貌与五十来年前分别时候几乎一样,便忍不住以刘宽好友身份与之亲近,顺便检验了龙端儿灵气修为,指导其练功之法,月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且说刘宽能如此顺利接收青州,与青州最大的诸侯孔融不无关系。

  当时,鲜于辅带领一万骑兵一路向东而去,一路郡县纷纷开门相迎,鲜于辅继续让原任官吏管理相关郡县,只是整编郡县兵马,一路顺遂,兵马不断壮大。

  当鲜于辅来到北海郡治所营陵城外,孔融大将武安国虽然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失去一只手腕,却性格刚烈,力主不向刘宽投降,孔融犹豫不定。

  鲜于辅只好在营陵城外扎营,却并不攻城。鲜于辅举棋不定之际,得报北海人孙乾来投,鲜于辅略闻孙乾之名,孙乾,字公祐,与大儒郑玄交好。鲜于辅将孙乾迎入大帐,问计于孙乾,孙乾自请入城说服孔融。

  却说那孔融乃是孔子后代,东汉末年一代名儒,是蔡邕之后的文章大家,历史上他死后与王璨、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被列为“建安七子”。

  孙乾知道孔融素来无争霸天下的野心,好文学典籍、重视忠孝德行,入城见孔融后,孙乾列举刘宽父子种种德政,尤其提及诸侯在洛阳劫掠之际,刘宽只抢救皇室典籍的故旧往事时,孔融感触良多,孙乾见状,私自做主邀请孔融前往幽州主持对大汉典籍的整修,孔融喜形于色,当场应允,开门迎接鲜于辅进城。

  鲜于辅得北海兵马两万,青州东部各郡县听说孔融接受刘宽整编后,纷纷开门迎接鲜于辅,鲜于辅在孙乾协助下进军神速。

  鲜于辅一路安置妥当后,带着不断壮大的军队,携孔融、孙乾、武安国等人回归临淄,刘宽接报后出城十里相迎。

  孔融等人见刘宽十里相迎,颇为感动。刘宽见孔融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与三十来岁的孙乾皆是雍容风仪,便持弟子礼相见。孔融乃是孔子二十世孙,颇重礼仪,见刘宽执礼甚恭,心怀大慰。

  刘宽说道:“文举公,幽州民族众多,典籍无数,教化民众、兴学重教任重道远,还望文举公鼎力相助啊?”

  孔融听后大笑不止,“某生平所愿也!伯安老友,多年未见,愿相伴治学,远离俗世久矣。”

  孙乾见刘宽、孔融见礼已罢,上前单膝跪地,拜倒,“北海孙乾,见过主公!孙乾擅专之举望主公宽恕。”

  刘宽欢欣,扶起孙乾,“公祐大名,久闻矣,今日前来,刘宽之福也!公但有良策,祯无不从之,何罪之有?”说罢哈哈大笑。

  刘宽又与武安国见礼,武安国在讨董中对刘宽父子颇为敬佩,今孔融接纳刘宽,自己也就毫无芥蒂了,欣然投效了刘宽。

  刘宽请孔融入车驾,作陪而行。

  刘宽问孔融:“文举公,祯听闻东莱有美髯郎太史慈,武艺高强,猿臂善射,弦无虚发,与公交好,不知现在何处?”

  孔融笑道:“我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