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的史料。在研究先秦历史时,它比史记更可信。

  《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么说吧,诗经对于周朝而言,就相当于占卜的甲骨上所书写的文字,对于殷商的意义。

  不过,这些终究是文献,而不是文物。

  那么记载大禹治水的,有文字的文物,有没有呢?

  首先就有春秋时期的叔夷钟,钟上有铭文,因为是宋朝人挖出来的,保管不善,只能依稀辨认:剪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那么现代出土的文物,有没有呢?

  2002年,从国外买回来的遂公盨,西周青铜器,铭文写: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没什么好翻译的,这中间有很多字已经无法辨认,我发上来的其实少了很多字,所以你们看个乐就行了。

  总之,它的历史距今两千九百年。

  但是很遗憾,距离禹还有一千年。

  值得一提的是,遂国,是个古国。历代遂公都说自己是虞舜后裔,他们祭祖祭得就是舜。

  夏朝封虞舜的后裔于遂,公爵,历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时,齐桓公第一次九合诸侯,叫大家来会盟,当时的遂公不去,于是齐桓公灭了遂国。之后遂国人想复辟,假装犒劳齐军,用酒灌醉了士兵,然后趁机杀死了所有齐军。

  齐桓公得知后大怒,下令屠城,遂国公族全死。

  作为舜的后裔,他们无比的推崇大禹的功业,可见禹没有逼过舜,更没有流放舜的儿子。

  到此为止,没有更多的证据了。

  最后的,便是山海经。

  山海经最早是一套套图,图上有文字,所以我说夏朝人用的是不利于保管的文字载体,图这种载体,几百年就没了。

  总之根据后来所有对山海经的传言,都是说山海经乃是‘禹书’。

  确实,大禹肯定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而且禹贡献了其中大部分内容。

  晋朝人看到的版本,就跟我们不一样。

  晋人提到了一段我们看的山海经,所没有的一段文字。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穀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馀,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段文字,据说是在《山海经·五臧山经》晋朝版本的末尾。

  从口吻来看,这明显是禹死了以后,有人写的。但至于禹死了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这也是我很少解读《山经》内容的缘故。因为山经,是夏朝人写的。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