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强的母亲
�来静慧母亲自己也跟着学做裁缝,到现在竟成了个很有名气的裁缝师傅了,带着几个徒弟,整天忙忙碌碌的。

  由于敢往外佘货,底下好些镇子的裁缝店都来这里进布料,同时还了可以免费培训,学到很多新鲜款式。什么最新的马褂大褂、连襟对襟、旗袍什么,都能把最新的款式最快的做出来摆出来。

  因为静慧母亲自己跟着伙计去进货,不但到衢州义乌,还远远跑到杭州上海去,一呆就是一个来月,看人家的最新布料,看人家最新的款式,看大街上流行的款式,居然还跟上海的裁缝师傅学会了在纸上画样式。

  比如那时的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流行穿着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领、袖、襟、摆等处多镶滚花边,或加刺绣纹饰;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另外连衣裙也开始零星的出线,上衣和下裙相连,在腰间紧缩,有的腰间加带袢,可束腰带。

  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旗袍,旗袍源自清代的衬衣和氅衣,刚开始时候,腰身较宽松,袖口宽大,长度至脚面,并作滚边镶边。

  后来逐渐改良,腰身、袖口相应缩小,长度缩短近膝;不过,当时女孩穿衣,尽量是不外露身体的,身体露出越多,就越伤风化。

  当时的旗袍,开叉是不准高过膝盖以上,开到大腿的基本不是舞女就是。一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普通人才敢穿腰间紧绷贴身、两边开高衩的旗袍。

  旗袍的面料也多变,用纱、绸、缎、毛呢、棉布等制作;形式也多样,可变化成高领、低领、西式翻领、一字形平口领、方口领、圆领、u字领、v字领等。

  因此,静慧母亲成了县城里的“顶级时装设计师”,他们家店也成了当地的时尚潮流风向标,时不时的很多人来观摩学习;静慧母亲也不藏技,归门便是客,茶水点心招待,什么技术问题,都倾囊相助。

  走的路多了,见的人多了,阅历自然就丰富起来,人情练达的静慧母亲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其实眼睛可毒辣着,见面基本就能八九不离十的看清来人的想法、品行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