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求知涪陵郡(三)
到关彝爽快的答应了。诸葛瞻也很是满意:“关于汝的去处,吾和龚袭董厥、长元樊建商量了一下。延熙以来,朝廷赋税一日少过一日,官府民册一日薄过一日。究其根源,无非是世家大族侵吞小民,致使民众进入世家大族之庄园沦为家奴,从而从朝廷的民册上消失罢了。”
“可是姜伯约年年征伐曹魏,每每向朝廷索要大量钱粮。仗打完了,阵亡将士朝廷要抚恤。伤残的要养老。朝廷府库已经渐渐不堪重负”
这厮痛心疾首的说了一大通废话,关仪都听得把耳朵自动调整到了封闭状态后,终于说出了关仪希望听到的话:“我等的意思,是希望子丰能够去做个上县的县令或者下郡的郡守。清查田亩、抑制吞并,揪出一批罔顾朝廷法令的蛀虫,借此充实国库吾等也知道这是委屈了子丰。但是国家困蹇、民生调蔽。子丰身为开国重臣之后,还请舍弃自身利益,担起这个责任来”
好吧,虽然你的希望和我的打算其实是一样的。但是你这么对老子说话,老子真心的不爽还有,为啥要老子牺牲为啥不要张家牺牲,不要董家牺牲,你诸葛家为啥自己不牺牲一下
算啦,形势比人强。谁让人家的爸爸叫诸葛刚。
“诚如遵命关某义不容辞”
“甚善。如此,就请子丰到时候推辞一下陛下的封赏,然后上一封自请知郡的表吧。吾就告辞了。”
安静,很安静。送诸葛瞻出了大门,关仪和廖化回到书房,彼此都没有说话。待得过了好一会,关仪猛然起身,将书房的一个花瓶狠狠的摔在地上:“竖子欺人太甚”
“哎,子丰啊。诸葛思远虽然过于傲气。但此人出仕以来,对外不以权谋私,对内能严肃诸葛家的家人,让其紧守规矩,不中饱私囊。还算是个君子。”
“叔祖,彝当然知道这厮品德上是个君子。但是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讨厌”
“哎,吾当然知道汝心有不忿。不过刚才汝在诸葛思远面前的对答非常好。如此,也算是与汝的打算不谋而合。此事,当可成了。”
“嗯,还要累叔祖帮彝物色幕僚人选。”
“嗯,此乃吾分内之事。汝头七之后就可出门。三个月孝期满后才可上任。这段时间吾会安排汝和一些青年才俊见面的。”
“如此多谢叔祖了。”
“无妨,天色不早了,吾就回去了。”
“彝送送叔祖。”
分割线
三国时期的人口问题:
在本书中,猪脚控制的人口数量是猪脚钱粮、兵力的根本。所以在这里要对人口做详细的说明。
中华帝国历朝历代的人口,从来都是让历史学家头疼的问题。因为国家账面上的人口和社会实际的人口,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国家账面上的人口,除了官员、商人、工匠以外,主要是自耕农。这是要给国家缴税的。而一般来说,社会上的实际人口,总是大于国家账面上的人口:世家大族隐匿的、深山老林不在国家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名字从国家账面上抹掉逃避税收的。等等等等。
一般来说,国家政治清明,中央政府强而有力的时候,国家账面人口和社会实际人口比较接近。反之就相差悬殊。
具体到三国时期。蜀汉灭国时国家账户上有口九十四万。曹魏禅让时国家账户上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东吴灭国时国家账�
“可是姜伯约年年征伐曹魏,每每向朝廷索要大量钱粮。仗打完了,阵亡将士朝廷要抚恤。伤残的要养老。朝廷府库已经渐渐不堪重负”
这厮痛心疾首的说了一大通废话,关仪都听得把耳朵自动调整到了封闭状态后,终于说出了关仪希望听到的话:“我等的意思,是希望子丰能够去做个上县的县令或者下郡的郡守。清查田亩、抑制吞并,揪出一批罔顾朝廷法令的蛀虫,借此充实国库吾等也知道这是委屈了子丰。但是国家困蹇、民生调蔽。子丰身为开国重臣之后,还请舍弃自身利益,担起这个责任来”
好吧,虽然你的希望和我的打算其实是一样的。但是你这么对老子说话,老子真心的不爽还有,为啥要老子牺牲为啥不要张家牺牲,不要董家牺牲,你诸葛家为啥自己不牺牲一下
算啦,形势比人强。谁让人家的爸爸叫诸葛刚。
“诚如遵命关某义不容辞”
“甚善。如此,就请子丰到时候推辞一下陛下的封赏,然后上一封自请知郡的表吧。吾就告辞了。”
安静,很安静。送诸葛瞻出了大门,关仪和廖化回到书房,彼此都没有说话。待得过了好一会,关仪猛然起身,将书房的一个花瓶狠狠的摔在地上:“竖子欺人太甚”
“哎,子丰啊。诸葛思远虽然过于傲气。但此人出仕以来,对外不以权谋私,对内能严肃诸葛家的家人,让其紧守规矩,不中饱私囊。还算是个君子。”
“叔祖,彝当然知道这厮品德上是个君子。但是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讨厌”
“哎,吾当然知道汝心有不忿。不过刚才汝在诸葛思远面前的对答非常好。如此,也算是与汝的打算不谋而合。此事,当可成了。”
“嗯,还要累叔祖帮彝物色幕僚人选。”
“嗯,此乃吾分内之事。汝头七之后就可出门。三个月孝期满后才可上任。这段时间吾会安排汝和一些青年才俊见面的。”
“如此多谢叔祖了。”
“无妨,天色不早了,吾就回去了。”
“彝送送叔祖。”
分割线
三国时期的人口问题:
在本书中,猪脚控制的人口数量是猪脚钱粮、兵力的根本。所以在这里要对人口做详细的说明。
中华帝国历朝历代的人口,从来都是让历史学家头疼的问题。因为国家账面上的人口和社会实际的人口,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国家账面上的人口,除了官员、商人、工匠以外,主要是自耕农。这是要给国家缴税的。而一般来说,社会上的实际人口,总是大于国家账面上的人口:世家大族隐匿的、深山老林不在国家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名字从国家账面上抹掉逃避税收的。等等等等。
一般来说,国家政治清明,中央政府强而有力的时候,国家账面人口和社会实际人口比较接近。反之就相差悬殊。
具体到三国时期。蜀汉灭国时国家账户上有口九十四万。曹魏禅让时国家账户上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东吴灭国时国家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