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您真是一个仁慈的贵族
  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沿途忽悠了不少土著村长,去大明朝贡有好处哦,贡么亲?

  因为这就是朝贡的规矩,始终就是返还的赏赐,一定比贡来的多,不然人家没好处,下次就不来作揖了。

  宝船图纸后来被愤怒的士大夫一把火烧光,与三宝太监当年的一通忽悠,有很大的关系,来蹭饭的太多了,一船一船外洋来的土特产,太影响士绅的生意。

  舶来品舶来品,就是海舶,船运来的,东南季风在闽浙沿海,就叫“舶风”。大明的士大夫禁海不是为了禁海,是为了通过月港等私港,汪直郑芝龙等渠道,垄断进出口贸易。

  官商本为一体,蛇鼠从来一窝,没有岸上的收货出货,汪直郑芝龙走私没货,还走个屁。

  朝贡随船来的货,铜料等“限购清单”内的物资会被官方收购,清单外商品还允许就地发卖,加上朝贡回赐,来磕个头的油水很足。

  就是因为朝贡有好处,所以冒任成风。西域南洋,天南地北的一堆国,什么鲁迷鲁密很多没听过的,需要礼部审核,才能准许朝贡。

  三等之下,才是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格兰等西夷国家,这号的按粤语来讲叫“鬼佬”,感觉比南洋土猴儿还猴儿,罗刹嘛,佛教中的恶鬼啊!

  这号长的不帅的,清初朝贡的门都难进,怕吓坏小朋友,拒签!

  就是被歧视的受不了了,十年前,沙俄借口哥萨克猎人与满洲八旗在盛京地区的零星冲突,一声招呼不打,不走程序,从莫斯科派出的使团,直接持节闯关了。

  更神的是,莫斯科的外交使团的驼队,驮的全是货,边走边沿途贩卖,收购特产品,是一路做着生意从蒙古过来的。

  就是沙俄说干就干的风采,对银子毫不掩饰的执着,感动了满蒙勋贵,觉得这个熊瞎子跟咱挺像的。

  于是,大清破例为莫斯科使团补了个落地签,而且允许沙俄实质性的在京师设立使馆了。

  但是英格兰与荷兰不行,这些是“历史上”的先进国家,在这时候先进不到哪去,与大清帝国比起来,霸王龙身下的两颗蛋而已。

  加上这帮欧洲大航海贩子,只敢欺负土著,对上大帝国就怵,没有沙俄毛子说干就干的风采,只是书面申请。

  这号的怂货,满洲一向看不起,懒得搭理。

  英格兰,荷兰与大清之间的官方外交管道,贸易通道,始终就是半封闭的,只能通过濠境的葡萄牙人,做一道转口贸易。

  倒是由于战斗民族的直率,大清与沙俄的外交进展非常快。允许贸易不说,常设口岸与贸易通道很快就打通了,从大清南方,穿越蒙古,由陆路直通莫斯科。

  大清的大黄果,就是因为沙俄的大规模进口,才被欧洲知晓的。

  大清不当回事的茶叶与不少药材,在欧洲是被作为军事物资采购的,例如俄土战争时期,茶就被作为军事必需品,作为俄军的标配了。

  俄罗斯的姑娘还维生素片不离手呢,天寒地冻的没青菜。海上远航长期不摄入维生素,同样会得败血症的。

  可宋元明清的海商都没事,会发豆芽!

  大黄,就是沙俄作为军需品采购的,喂灰色牲口的。

  沙俄的使团,平均几年就来大清一次,往返很频繁。元吉在议政王大会上,建议满蒙诸部,对盛京地区的斯拉夫人定居点,展开清剿的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