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命门
并从头开始用功。
貌似强大的苏联根本没有实力与德国叫板,如此一来,东边就不知道还会有谁值得德国惧怕了。然而,埃里克也深知苏联就像个大块头的愣头青,鲁莽而好战。兔子逼急了还咬人,一旦东西方产生连锁反应,德国也有可能鸡飞蛋打、得不偿夫。
眼下,由于英国人从中搅局,日本开始从远东退出,彻底为苏联减轻了压力,使得苏联的注意力完全回到了欧洲,兵锋直指德国。德苏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恨情仇,真不知道如何清理这团乱麻。
苏芬边境的几十万苏军好像已经决定在此扎根,埃里克纵然非常恼火,但也不得不顾忌英国到底是什么态度。开炮容易,但谁都无法掌握战争的裂度,而刚刚过上好日子的德国暂时还不想玩这种风险游戏,于是,埃里克尽量控制着这种局面,使其按自己的套路发展。
由于英、美最擅长玩平衡术,有时为了本国利益而不管他国死活。越是担心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欧洲大陆早晚一战,现在的埃里克为了挣脱束缚,就只有扩军备战,用实力与对手谈判,因此,总顾长麦克斯这个鸽派的担忧渐渐被他无视。
当年,埃里克之所以用八抬大轿将麦克斯请出山,就是因为德国需要静养,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环境,而鸽派在那段时间里可以为这些条件作出很多贡献。现在不同了,从前虎视眈眈的邻居似乎都患上了麻烦综合症,也出现了“造血功能”的缺失。
1929年底的金融危机像一面照妖镜,让埃里克看清了西方人的本质,尤其是经济受到重创后的英、美等世界主流国家,让埃里克看到了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头上的犄角开始慢慢地舒张开来。
同样被英国人尊敬和热捧的麦克斯却并没有安德里亚斯那么圆滑,身为总顾长,他认为自己有权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对总统的错误行为进行拔乱反正。从春季征兵开始,麦克斯就一直公开反对大肆扩军,至少不应该如此大张旗鼓,让埃里克很不高兴,两人几次闹得很不愉快。然而,忠厚老实的麦克斯却是一根筋,也喜欢较劲。
麦克斯发现周边国家已经开始高度紧张起来,英国也有些惶惶不安。若不是因为在安德里亚斯的搓合下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约,英国都觉得德国这是要对外开战的节奏。
在埃里克的眼中,那些玩侥幸心理的企业无非是想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要破这个局就得打到这些人的痛处。从埃里克集团开始下手,这场政府与企业的终极对诀,只能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企业必须在特定时期服从国家的需要。或许外资和合资企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义务,那么好,你怎么赚的钱就怎么吐出来。
实际上,埃里克也并不想一棍子将人家打死,企业该赚钱还得赚钱,但前提是必须首先服从国家的利益。
堂堂的国防部长都给当场撤换了,小小的州府如果螳臂当车,代价会更加惨痛,那些曾经扬言坚决抵触政府的企业纷纷投诚。当全国的整顿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势如破竹的时候,麦克斯已经在办公室里接收了无数个来自世界各地外交抗议,许多国家使领馆人员甚至直接找到他进行抱怨。
不得不说,埃里克的动静确实很大,各邦州的国民警卫部队几乎全部出动,以检查的名义带着联调人员毫无顾忌地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商人们的那点“隐私”基本上都被查了个底朝天。
埃里克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实际上也有他站得住脚的理由,首先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是许多国家都曾有过的大尺度,绝非德国一家特立独行。其次是全国范围内无差别检查,谁也不可能玩什么特权。即使众多国家提出抗�
貌似强大的苏联根本没有实力与德国叫板,如此一来,东边就不知道还会有谁值得德国惧怕了。然而,埃里克也深知苏联就像个大块头的愣头青,鲁莽而好战。兔子逼急了还咬人,一旦东西方产生连锁反应,德国也有可能鸡飞蛋打、得不偿夫。
眼下,由于英国人从中搅局,日本开始从远东退出,彻底为苏联减轻了压力,使得苏联的注意力完全回到了欧洲,兵锋直指德国。德苏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恨情仇,真不知道如何清理这团乱麻。
苏芬边境的几十万苏军好像已经决定在此扎根,埃里克纵然非常恼火,但也不得不顾忌英国到底是什么态度。开炮容易,但谁都无法掌握战争的裂度,而刚刚过上好日子的德国暂时还不想玩这种风险游戏,于是,埃里克尽量控制着这种局面,使其按自己的套路发展。
由于英、美最擅长玩平衡术,有时为了本国利益而不管他国死活。越是担心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欧洲大陆早晚一战,现在的埃里克为了挣脱束缚,就只有扩军备战,用实力与对手谈判,因此,总顾长麦克斯这个鸽派的担忧渐渐被他无视。
当年,埃里克之所以用八抬大轿将麦克斯请出山,就是因为德国需要静养,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环境,而鸽派在那段时间里可以为这些条件作出很多贡献。现在不同了,从前虎视眈眈的邻居似乎都患上了麻烦综合症,也出现了“造血功能”的缺失。
1929年底的金融危机像一面照妖镜,让埃里克看清了西方人的本质,尤其是经济受到重创后的英、美等世界主流国家,让埃里克看到了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头上的犄角开始慢慢地舒张开来。
同样被英国人尊敬和热捧的麦克斯却并没有安德里亚斯那么圆滑,身为总顾长,他认为自己有权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对总统的错误行为进行拔乱反正。从春季征兵开始,麦克斯就一直公开反对大肆扩军,至少不应该如此大张旗鼓,让埃里克很不高兴,两人几次闹得很不愉快。然而,忠厚老实的麦克斯却是一根筋,也喜欢较劲。
麦克斯发现周边国家已经开始高度紧张起来,英国也有些惶惶不安。若不是因为在安德里亚斯的搓合下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约,英国都觉得德国这是要对外开战的节奏。
在埃里克的眼中,那些玩侥幸心理的企业无非是想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要破这个局就得打到这些人的痛处。从埃里克集团开始下手,这场政府与企业的终极对诀,只能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企业必须在特定时期服从国家的需要。或许外资和合资企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义务,那么好,你怎么赚的钱就怎么吐出来。
实际上,埃里克也并不想一棍子将人家打死,企业该赚钱还得赚钱,但前提是必须首先服从国家的利益。
堂堂的国防部长都给当场撤换了,小小的州府如果螳臂当车,代价会更加惨痛,那些曾经扬言坚决抵触政府的企业纷纷投诚。当全国的整顿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势如破竹的时候,麦克斯已经在办公室里接收了无数个来自世界各地外交抗议,许多国家使领馆人员甚至直接找到他进行抱怨。
不得不说,埃里克的动静确实很大,各邦州的国民警卫部队几乎全部出动,以检查的名义带着联调人员毫无顾忌地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商人们的那点“隐私”基本上都被查了个底朝天。
埃里克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实际上也有他站得住脚的理由,首先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是许多国家都曾有过的大尺度,绝非德国一家特立独行。其次是全国范围内无差别检查,谁也不可能玩什么特权。即使众多国家提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