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山间峡谷中不时传来虎啸声,那是印支虎在宣示领地主权。

  湄公河蜿蜒曲折,河道中遍布沙洲。雨季是急流浅滩最少的季节,绕是如此,也只有最老练的水手才敢在河面上航行。

  某些河段,士兵加入划桨可通过,但在更险的河段,士兵就必须下船拉纤了。

  孔瀑布以下,四千美岛多半已沉入水下。湄公河在这里是一片汪洋,水面宽达14公里。

  孔瀑布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船队弃舟登岸。

  来自老挝的商队已等在边关。

  17头大象和200驾双轮牛车,800匹骡马停在小镇周围,从这里开始,商路由老挝人接手。

  老挝王苏里亚旺萨曾满怀愤怒地指责暹罗使者,“如果不能给予商人们世界公认的贸易自由,那么这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清规戒律呢?”

  在苏里亚旺萨即位早期,暹罗允许老挝货物经湄南河出海,那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只有金边条约签署后,湄公河自由航行得到四方保障,老挝才获得渴求的窗口。

  联邦用军事盟约加强了老挝的地位。

  蔡元定很清楚,在缅甸、暹罗、老挝、广南阮主、安南郑主五国中,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实力最弱,对国防的信心最不足,他们最大的依靠是崎岖地形和高耸的群山。

  联邦当然要支持最弱的国家,老挝现在是联邦铁杆盟友,民间一般俗称老铁。

  士兵帮助商队卸下货物,与老挝交换。

  老挝铅锭、黄金、虫胶、安息香、鹿皮、麝香装上返航的商船。

  士兵将大炮拆卸,最沉重的加农炮管由大象背负,装满成品药的木箱,硝石、枪支、棉布、丝绸等货物装上牛车和骡马。

  在中南半岛崎岖山路上,一匹骡马大约可驼60公斤货物,一头公牛可驼60至100公斤。一般大象负重在300公斤上下,最大的公象可驼一门9磅炮的炮管。

  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水牛拉的双轮牛车,平地载重240至360公斤,南洋地区水牛数量很充足,后江府发展这么快的一大原因是可以很便利地获取耕牛,极大解放了人力。

  商队这次一共携带52门火炮,6门9磅炮,30门6磅炮,16门5.5寸轻榴弹炮。

  没带4磅炮,在既定战场,300多公斤的4磅炮与更重的炮没什么区别,都无法实现快速机动,而对于攻守城战,4磅炮作用明显不如更重的加农炮。

  蔡元定与指挥船队的后江官员道别,率军进入茫茫群山。

  一道彩虹横跨孔瀑布,间断的湄公河水面宽达10公里,飞流直下,似万马奔腾,回旋呼啸,声音震耳欲聋,场面极为壮观。

  蔡元定起先乘坐一部牛车,这些牛车没有悬挂也没有轴箱,车身直接依托在木轴上,一路颠簸非常不舒服。这样的牛车设计与其说为了减轻行人的辛苦,不如说是为了折磨屁股。

  蔡元定暗骂一句,老挝人的牛车更像棺材而不是交通工具,最宽处不到1米,只有蜷缩起来才能勉强挤进去。

  道路崎岖不平,车轮经常打滑,很多路车子不是靠车轮转动,而是水牛和士兵生拉硬拽上去的。

  蔡元定决定下车步行。

  翻越孔瀑布的山路长约6公里,在原始森林中穿梭。

  雨季便利了水运,却让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