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西湖论文(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名:过零丁洋。”
语落,秦杨端坐一旁,细细的观察祝枝山的反应,只见他眉头紧缩,是不是转动眼眸,似在思索应对诗词,又好似在细细品味这首过零丁洋。
秦杨心中暗自分析:这祝枝山到底是不是穿越者?
他特意选择了一首在未来众人耳熟皆知的诗,为的就是像看看祝枝山的反应如何。
如果他真的是穿越者,那么第一反应,应该是惊愕或者呆滞!
因为这首过零丁洋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唐朝灭亡之后,宋代才兴起。
如果祝枝山并未表现出任何呆滞或者惊愕,那只能说明,他不是真正的穿越者。
又或者说……秦杨的怀疑,是正确的。
等待良久,祝枝山都未能思索出恰当的诗文。
这首过零丁洋对他而言,确实难度颇大。特别是最后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犹如点睛之笔,将整首诗文都无限升华了不止一个档次。
一般的诗文,很难与之媲美。
端坐在一旁的伊和靖同样也陷入苦思。他并非不理解这首诗的内意,而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秦杨看上去年纪轻轻,却能写出如此慷慨激扬却又感情细腻的诗文。
特别是最后两句,直接让人深入心底。那磅薄的气势,高亢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即便面对的是一介晚辈,但伊和靖却还是郑重其事的站了起来,冲着秦杨深深一拜:“好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老夫,佩服!”
伊和靖的这般举动,吓了所有人一跳!
祝枝山眼睛瞪的犹如铜铃,半脸的惊愕,他慌忙走上前搀扶:“伊院长,您这是……”
“枝山,”伊和靖挺起身板,皱着眉看了他一眼:“你还需多多努力才行。”
“这……”
祝枝山眼神中带着复杂情绪,看了一眼秦杨。
伊和靖这句话,几乎已经宣告了祝枝山的败北。
在这苏州城中,能够评头论足四大才子,唯有一人,便是这伊和靖,伊院长。
可以说,当下的读书人,对其都是钦佩不以。
他在当下读书人的眼里,犹如圣人孔夫子一般的存在,他的话,可作为文学典范。
祝枝山有苦难言。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确也想不出什么能与秦杨作的这首“过零丁洋”一较高下的诗词了。
他没经历过改朝换代,也没经历过大起大落,根本无法理解这文天祥的感觉,更没办法写出如此磅礴大气的诗词。
这时,伊和靖见祝枝山半响未开口,自然明白他在心头已经认输。
伊和靖点点头,心道此子无论如何都要收到和靖书院门下,日后加以雕琢,定然又是一快良玉。
古代的教师,普遍都有一颗惜才之心。
他走上前,面带笑意上下打量着秦杨,道:“恭喜,你胜了枝山。这首过零丁洋,当为授课典范。”
秦杨对于他之前的赞许,心中也是无
“……诗名:过零丁洋。”
语落,秦杨端坐一旁,细细的观察祝枝山的反应,只见他眉头紧缩,是不是转动眼眸,似在思索应对诗词,又好似在细细品味这首过零丁洋。
秦杨心中暗自分析:这祝枝山到底是不是穿越者?
他特意选择了一首在未来众人耳熟皆知的诗,为的就是像看看祝枝山的反应如何。
如果他真的是穿越者,那么第一反应,应该是惊愕或者呆滞!
因为这首过零丁洋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唐朝灭亡之后,宋代才兴起。
如果祝枝山并未表现出任何呆滞或者惊愕,那只能说明,他不是真正的穿越者。
又或者说……秦杨的怀疑,是正确的。
等待良久,祝枝山都未能思索出恰当的诗文。
这首过零丁洋对他而言,确实难度颇大。特别是最后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犹如点睛之笔,将整首诗文都无限升华了不止一个档次。
一般的诗文,很难与之媲美。
端坐在一旁的伊和靖同样也陷入苦思。他并非不理解这首诗的内意,而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秦杨看上去年纪轻轻,却能写出如此慷慨激扬却又感情细腻的诗文。
特别是最后两句,直接让人深入心底。那磅薄的气势,高亢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即便面对的是一介晚辈,但伊和靖却还是郑重其事的站了起来,冲着秦杨深深一拜:“好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老夫,佩服!”
伊和靖的这般举动,吓了所有人一跳!
祝枝山眼睛瞪的犹如铜铃,半脸的惊愕,他慌忙走上前搀扶:“伊院长,您这是……”
“枝山,”伊和靖挺起身板,皱着眉看了他一眼:“你还需多多努力才行。”
“这……”
祝枝山眼神中带着复杂情绪,看了一眼秦杨。
伊和靖这句话,几乎已经宣告了祝枝山的败北。
在这苏州城中,能够评头论足四大才子,唯有一人,便是这伊和靖,伊院长。
可以说,当下的读书人,对其都是钦佩不以。
他在当下读书人的眼里,犹如圣人孔夫子一般的存在,他的话,可作为文学典范。
祝枝山有苦难言。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确也想不出什么能与秦杨作的这首“过零丁洋”一较高下的诗词了。
他没经历过改朝换代,也没经历过大起大落,根本无法理解这文天祥的感觉,更没办法写出如此磅礴大气的诗词。
这时,伊和靖见祝枝山半响未开口,自然明白他在心头已经认输。
伊和靖点点头,心道此子无论如何都要收到和靖书院门下,日后加以雕琢,定然又是一快良玉。
古代的教师,普遍都有一颗惜才之心。
他走上前,面带笑意上下打量着秦杨,道:“恭喜,你胜了枝山。这首过零丁洋,当为授课典范。”
秦杨对于他之前的赞许,心中也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