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何以安乐_分节阅读_45
油的大帽子,更令包勉有危机感的,是紫河车案终于要开审了。

  说句老实话,包勉从小就不喜欢包拯。这个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小叔叔,从小就寄养在他们家,长得虽然没他好看(包勉自己认为的),但脑子比他聪明,学问比他好,能力比他强,从小包老夫人喜欢包拯多于喜欢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包勉几乎样样都比不过包拯,年少的时候心里有怨还一度跟包拯闹得挺僵,后来他得了个莱阳县令的官职,发现这个讨人厌的小叔还挺好用的,好多人听说包拯的名头都会给他三分面子,所以包勉后来对包拯比小时候还要殷勤,只是心里到底还是拉不下那个脸,因而再殷勤也只在书信上,这些年来两家也没走动过。

  后来包勉有了艳娘,物质和精神享受都上升了一个档次,每日里忙着和艳娘调情,听文师爷的奉承,就更不愿意去想远在开封的小叔了。

  事到如今,包勉有些后悔了,当初他就不该因为自己不喜包拯而跟小叔拉远距离,眼下正是紧要关头,但凡包拯有一点私心,都足够叫他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是包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到升堂开审,他才知道,包拯和他完全不一样,人家是真的秉公执法。

  尽管文若愚声称有证明包勉为紫河车案幕后主使的证据,但无论是裘飞做的那些小药丸,还是包勉写的几封“感谢信”,都没有明确提到“紫河车”三个字,甚至包勉还以为那药是用鹿鞭、虎鞭各种鞭制成的,连药方都没搞清楚。

  包拯审案极有条理,文若愚拿出来的证据看似挺多,但实际上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能明确说明谁是主使。

  反倒是包勉说,那小药丸就是文若愚推荐给他的,说是文师爷的拜把兄弟做的,很有效果,所以他才抱着试试的心态买来吃的,都是付过钱的。

  别看包勉是个贪官,他贪来的钱财都归二夫人艳娘管着,自己的私房钱非常少,需要支取零花都要经过登记,只要查一查家中账目就知道他有没有说谎了。

  至于艳娘作的假证,那就更容易化解了。包大人铁面无私,对于说谎的人绝不手下留情,敢做假证,罪加一等,先拉下去打一顿再说。

  艳娘就是因为不想吃苦才逃离莱阳的,如今更不愿意真的去挨板子,只好说自己也不清楚包勉是不是主使,但他服药是事实,这点谁也洗不白。

  最后,包拯判裘飞、文若愚秋后问斩,包勉则有失察之嫌,加上为官之时的冤假错案,最终给他判了个流放三千里。

  结果一出,有的人觉得公道,有的人觉得不解气,还有的人被煽动一下就往开封府门口扔烂菜叶,还说:“就算是包大人也会包庇徇私,这世上哪还有法理可言?”

  一时间,包大人的名声不说一落千丈,却也不像从前那般受百姓爱戴了。

  甚至有包府下人去集市买菜,以前那些菜贩见是包大人的仆人,会给他们算便宜一点,现在全是按原价卖,有些人还不肯卖给他们。

  就连赵祯听到这事后都特意把包拯召去宫里询问,差点就把“爱卿我看错你了”写在脸上。

  身处漩涡之中,包大人却不怎么在意,每天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连上朝时驳斥庞太师的政见都显得底气十足,丝毫看不出受到了影响。

  然而谣言并未止于智者,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直到几个情绪特别激动的家属阻拦其他人往开封府递状纸,事情闹大,最终刑部的丁大人奉命重审紫河车案,往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