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黄忠建功
��,随后恭恭敬敬地说:“将军神勇,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真是令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说大败了李傕的兵马,但黄忠手里的兵力有限,因此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在函谷关里驻扎下来,等后面的大队人马赶到以后,再继续朝长安进发。
荀攸派出报讯的人,在路上跑了一天一夜,总算遇上了正刚渡过黄河的韩湛。见是荀攸派来的信使,郭嘉连忙上前接过了书信。等他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不禁笑着对韩湛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函谷关的守将张苞,在董承的劝说下,已经归顺了我军。汉升他们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函谷关。”
在出征后,韩湛一直很担心函谷关,他觉得如果要强攻的话,就算黄忠和赵云的部队合起来,要夺取这座关隘,势必会付出让自己心疼的伤亡数字。但如今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函谷关,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呢。于是他果断地说:“奉孝,给汉升回信,让他们暂时留在函谷关按兵不动,待大队人马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也不迟。至于张苞,”一念到这个名字,他就想起了张飞的儿子也叫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别捏,“让他暂时留任函谷关守将一职,待我军扫平了李傕、郭汜之后,再论功行赏。”另外还派人给赵云送信,命他加快行程,尽快赶到函谷关,与黄忠汇合。
等大军都渡河之后,韩湛命人在河边安营扎寨。刚扎营完毕,荀攸派来的第二个信使又到了。
听说是荀攸的信使求见,韩湛不禁有些惊奇,他扭头问坐在一旁的郭嘉:“奉孝,公达表兄不久前才派人送信,说已经兵不血刃地取了函谷关。此刻又派人送信,不知为的是何事?”
郭嘉不是神仙,自然猜不到荀攸的第二封信写的是什么,只能笑着对韩湛说道:“主公只需将信使叫进来,一问便知。”
等信使一进大帐,韩湛就迫不及待地问:“公达的书信在何处?”
信使连忙从怀里掏出了荀攸的书信,递到了韩湛的面前。韩湛一把抢过了信封,从里面掏出信笺仔细地查看起来。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将信笺递给了郭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说,说道:“汉升他们刚刚取得函谷关,还立足未稳之际。李傕之弟李应,便迎数千人马到了函谷关。汉升率骑兵出击,阵斩了李应,全歼了数千李傕军。如今,函谷关是固若金汤。”
“主公!”郭嘉看完书信后,望着韩湛说道:“既然汉升立下了如此大功,应该予以表彰,以激励我军的士气。”
“没错,奉孝所言极是。”其实就算郭嘉不说,韩湛也打算给黄忠升官。别人原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结果在自己的手下待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一名小小的校尉,真有点说不过去。如今他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就算自己给他升官,估计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他吩咐郭嘉:“奉孝,本侯打算晋汉升为裨将军,不知你可有异议否?”
“汉升屡立战功,主公早就该给他升官了。”郭嘉猜到了韩湛的心事,因此委婉地说:“昔日主公担心汉升资历浅,骤然晋升高官,会有文武官员心中不服。让自从他投入主公的麾下之后,建立了不少的奇功。莫说一个小小的裨将军,就算更高的官职,他也是当之无愧。”
见郭嘉不反对自己的决定,韩湛在心里暗暗想:“等平定了李傕、郭汜之后,一定要将手下这些文臣武将都升官。不然让一帮在三国叱咤风云的文武,只当一些芝麻小官,未免太屈才了。”
郭嘉在起草完晋升黄忠为裨将军的书信后,又对韩湛说:“主公,我们前几日提到的,派人到李傕、郭汜军中散布流言之事,如今倒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e
虽说大败了李傕的兵马,但黄忠手里的兵力有限,因此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在函谷关里驻扎下来,等后面的大队人马赶到以后,再继续朝长安进发。
荀攸派出报讯的人,在路上跑了一天一夜,总算遇上了正刚渡过黄河的韩湛。见是荀攸派来的信使,郭嘉连忙上前接过了书信。等他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不禁笑着对韩湛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函谷关的守将张苞,在董承的劝说下,已经归顺了我军。汉升他们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函谷关。”
在出征后,韩湛一直很担心函谷关,他觉得如果要强攻的话,就算黄忠和赵云的部队合起来,要夺取这座关隘,势必会付出让自己心疼的伤亡数字。但如今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函谷关,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呢。于是他果断地说:“奉孝,给汉升回信,让他们暂时留在函谷关按兵不动,待大队人马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也不迟。至于张苞,”一念到这个名字,他就想起了张飞的儿子也叫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别捏,“让他暂时留任函谷关守将一职,待我军扫平了李傕、郭汜之后,再论功行赏。”另外还派人给赵云送信,命他加快行程,尽快赶到函谷关,与黄忠汇合。
等大军都渡河之后,韩湛命人在河边安营扎寨。刚扎营完毕,荀攸派来的第二个信使又到了。
听说是荀攸的信使求见,韩湛不禁有些惊奇,他扭头问坐在一旁的郭嘉:“奉孝,公达表兄不久前才派人送信,说已经兵不血刃地取了函谷关。此刻又派人送信,不知为的是何事?”
郭嘉不是神仙,自然猜不到荀攸的第二封信写的是什么,只能笑着对韩湛说道:“主公只需将信使叫进来,一问便知。”
等信使一进大帐,韩湛就迫不及待地问:“公达的书信在何处?”
信使连忙从怀里掏出了荀攸的书信,递到了韩湛的面前。韩湛一把抢过了信封,从里面掏出信笺仔细地查看起来。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将信笺递给了郭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说,说道:“汉升他们刚刚取得函谷关,还立足未稳之际。李傕之弟李应,便迎数千人马到了函谷关。汉升率骑兵出击,阵斩了李应,全歼了数千李傕军。如今,函谷关是固若金汤。”
“主公!”郭嘉看完书信后,望着韩湛说道:“既然汉升立下了如此大功,应该予以表彰,以激励我军的士气。”
“没错,奉孝所言极是。”其实就算郭嘉不说,韩湛也打算给黄忠升官。别人原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结果在自己的手下待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一名小小的校尉,真有点说不过去。如今他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就算自己给他升官,估计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他吩咐郭嘉:“奉孝,本侯打算晋汉升为裨将军,不知你可有异议否?”
“汉升屡立战功,主公早就该给他升官了。”郭嘉猜到了韩湛的心事,因此委婉地说:“昔日主公担心汉升资历浅,骤然晋升高官,会有文武官员心中不服。让自从他投入主公的麾下之后,建立了不少的奇功。莫说一个小小的裨将军,就算更高的官职,他也是当之无愧。”
见郭嘉不反对自己的决定,韩湛在心里暗暗想:“等平定了李傕、郭汜之后,一定要将手下这些文臣武将都升官。不然让一帮在三国叱咤风云的文武,只当一些芝麻小官,未免太屈才了。”
郭嘉在起草完晋升黄忠为裨将军的书信后,又对韩湛说:“主公,我们前几日提到的,派人到李傕、郭汜军中散布流言之事,如今倒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