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第15部分阅读
�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均属于宫廷的范围。再次是外城,即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最后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正是在其外城垣之外的地区东边。可想而知,所谓的足以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只不过是其陵墓附属地最外围的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这些资料,有一个问题,我比较注意,那就是地下墓室宫殿有水银的问题。对此,史记记载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具体情况虽然不清楚,但地下墓室里,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汞,即水银,这也是得到了专家检测的公认结果。

  既然有水银的存在,那么就需要注意防毒的问题了。要知道,汞可是剧毒,而且很容易挥发到空气里。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陵的地下墓室里的空气中,肯定充满了汞。要不然,也不会因为散发到上面覆盖的泥土中,而被科学家在地面以上探测出来的。而且即使没有汞的存在,几千年过去,地下墓室,恐怕也几乎没有了氧气的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要知道我可是有魔法罩的魔法,魔法罩的辅助用途,就是能排除一切比空气大的物质,是其不进入魔法罩的范围内。这里所指的空气,可是我们自然环境下普通的空气,像汞蒸气那种比普通空气比重要大的物质,是通过不了的。而没有氧气的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我前两天,才刚刚学会一个法术闭气术。这是一个辅助性质的法术,可以让施法者闭气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施法者的功力来定的。像我现在,施展这个法术,就能闭气两个小时。我想地下如果有一点点氧气的存在,对于我这只老鼠来说,在地下所能呆的时间会更长的。

  基本上所有能准备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以后,我便首先对自己施展了魔法罩和闭气术,然后找准方位,使用土遁术,向着秦始皇陵的地下墓室前去。

  因为秦始皇陵的地下墓室的顶部,是很坚硬的青石材料,所以我用土遁术,费了老半天才通过。而来到地下,我首先到达的,就是墓道。从墓圹外要经由墓道,才能进入地宫。所以,我现在正在皇陵地下墓室东侧的一条墓道中。

  展现在我面前的一切,让我震惊,因为我分明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地下建筑,谁又能想得到如此庞大的地面建筑竟会藏在封土之下。

  首先说说我面前的这个地下墓室,最核心的主体空间有多大吧。那是一个200米左右长和宽,30米左右高的庞大地下空间。除了有一些超大型的巨石承担起地宫墓顶的重压之外,就没有其它承载物。无法想象墓顶这么大,最大50米的跨度当年是如何解决的。要知道兵马俑陪葬坑中使用的青砖表明,当时的工匠尚不清楚两砖之间需要错缝这一关键技术,至少错缝技术还没有成为每个工匠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而在这空间之中的,那个地下建筑,主体东西长170米左右、南北宽150米左右,呈长方形。建筑物顶部距这个空间顶部只有1米左右,也就是说建筑物高有29米左右。更令人惊奇的是那地下建筑竟然有9层,还修建了9圈的长廊。怪不得,汉书曾载秦陵“下彻三泉中成观游,上成山林”,其中“中成观游”始终让人不知所云。现在看来,封土之内果然有9层、9圈廊房的地下建筑,为了是让秦始皇的灵魂参观游览,古人的记录果然还是言之成理的。

  而建筑物以及这个空间的外围是一个庞大的排水水利工程。秦陵南部是山洪经常爆发的区域,多层的地下潜水时刻威胁着地宫的安全,何况史记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秦陵是“穿三泉”而建的。幸好这次物探资料表明地宫的墓室尚未坍塌,也没有进水。而所向披靡的洛阳铲有力地穿过历史尘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要归功于一套地下的大型水利工程。

  秦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