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派系
层以上军官,真正把持着军权。

  排行第二的就是北方派系,因为军中的悍卒、什长基层军官都是他们,第三才轮的上流民的外来派系,不过他们人口基数最大,反倒是潜力最大的一方。

  其实这些派系都是下面人胡乱宣传的,至少徐璟和吴仲从没有承认过,吴仲也不会承认这种事情,毕竟准确说起来他还不是战俘出身而是流民流亡到鲍家寨来。

  鲍家寨现在的大将有四名,其中孙圭的年龄最大,吴仲和宋三都是三十余岁,唯独徐璟最小还不满二十,至于其他的韩琦和徐虎、章丘、殷平桂、黄石德、周康、刘巴叔七人则算的上鲍家寨的中层骨干。

  七人里刘巴叔、周康的年龄稍大,不过也只有三十余岁,其中刘巴叔就是韩琦的老上司,现在在吴仲的身边当亲兵统领。

  其实比起鲍家寨现在的军方派系,政治派系倒是简单的多,诸大族被清扫一空这个不用多说,他们已经在县衙没有半分的政治力量。

  现在主要的就是徐家和孙家,徐泽掌握着县衙和东缉事厂,而孙樱掌握着财政大权,当然,随着东缉事厂小仓库里大量的工艺品被出售出去,财政上孙家已经很难抑制住徐泽,虽然从一开始孙樱就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山东其实也是一片不错的养马地,所以在鲍渠离开黄县之前已经开始让东缉事厂从北方大量的购买马驹,然后分配给百姓,让他们帮着军方喂养战马。

  喂养战马自然不是义工,每月承担喂养战马的百姓都能够从县衙获得一份口粮,不会太多但也能够满足一个人十日的需求,比起做一些零工要赚得多的多。

  口粮的事情徐泽不在自然是赵琦这位黄县主薄来负责,这位也算是老实人,这也是鲍渠一直任用他的一个主要原因,否则在彻底打压黄县诸家族之后完全没有必要继续留着他。

  鲍家寨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几乎已经成为山东道教领袖的李奇阳,大量的军中训导官、军医都是道士,另外私塾的一些老师也都是道士,外加李奇阳一直很受鲍渠看重,他在鲍家寨的地位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位。

  李奇阳对自己的未来也看的非常清楚,未来鲍渠如果能够登顶,那么他就是国师,道家也会成为国教,他将会成为道教历史上长存的一位大人物。

  前往杜家一行并没有太多的随从,礼物也是从工艺品中挑选出一件不是太贵重的,三十余人就这样直奔杜家。

  十一月份已经是冬季,不过今年的第一场雪可能并不是太早,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下雪的征召,不过这对前线的士兵来说倒是好事。

  因为山东距离晋梁战场并不是很远,所以北方的战况鲍家寨知道的一般都比较早,根据一些情报来看,梁国的攻势并不是很好。

  如同史书上写的那般,士兵多逃亡,李思安开始难以掌控局势,其实从朱温让毫州刺史李思安取代康怀贞开始,这场战争就几乎已经意味着败亡。

  前线换将本身就是大忌,最重要的一点是康怀贞已经层层布局,开始使用一里一堡垒的推进战术,可当李思安成为前线统率之后,他不但废用康怀贞的战术,还开始使用对梁军最不利的拖延战术。

  梁军本就是异地作战,三五个月还行,这八九个月下来谁不思念家中孩儿?尤其新年将近,粮草也不足,这种情况下如果梁军还能够作战那就是奇迹。

  反之,晋军本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后勤毫无压力,经过几个月的修整那些原来的新兵现在已经全部成为精锐的老兵,同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