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极要旨,临时换功
在后面,把他往前面推。他便会自然的朝后面用力,然后你再突然的松手,他就会失去平衡,然后不由自主的后退。

  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借力打力。

  一般的高手,只要马步够稳,就能够对抗。

  当然,要对抗徐安,是不可能的。

  徐安对《太极拳》的领悟,那是早已经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哪怕只有100斤的力量,他也能够推倒一棵大树。

  在徐安的格言里,世界上没有不偏不倚的事物,哪怕是一棵长得笔挺的大树。

  道理很简单。

  一棵大树,你用100斤的力把它朝前面推,它就必然会往前面弯,哪怕弯的弧度极小。

  然后,你再松手,它就必然会摆动,先是往后面弯,再然后又弯向前面,如果,在它弯向前面的时候,你再用100斤的力加在它的身上,它弯的弧度就会变大。

  然后,你再松手,它就必然又会摆动,先是往后面弯,再然后又弯向前面,如果,在它弯向前面的时候,你又用100斤的力加在它的身上,它弯的弧度就会更大。

  如此,只要掌握了这树弯曲反弹的节奏,然后及时的用力,最终,这棵大树,就必然倒在你的手下。

  当然,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只有掌握精确的时间,才能及时的用力。

  而这,也正是《太极拳》最擅长的东西:听劲!

  听,其实并不是用耳朵听,而是通过肌肉的震动,通过空气的震动,甚至是通过心灵的震动,来感觉目标体内力的动向。

  最终达到,目标体内的力,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什么时候运行到了什么地方都了如指掌。

  为什么《太极拳》能够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便是因为听劲的存在。

  不会听劲,也就谈不上会太极。

  厉害的太极高手,甚至能够通过听劲,判断出目标接下来会使用什么招式。

  前世的时候,徐安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但这一世,见识的招式太少,就难以为继了。

  但即使如此,一一和尚的攻击,也都全在徐安的意料之中。

  结果,一一和尚疯狂的加快攻击后,却发现徐安的神情越来越轻松,双手一牵一引之间,轻松自如,简直是胜似闲亭信步。

  “你这是什么功夫?”一一和尚眉头一皱,突然的停下攻击,认真的道。

  “《太极》!”徐安淡淡的笑道。

  “《太极》?张三丰的太极?还是杨露蝉的太极?”一一和尚疑惑的道。

  “谁的也不是,只是我自己的。”徐安挑了挑眉,他没想到这一一和尚竟然还知道张三丰和杨露蝉。

  可惜,太极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早已经流派无数,发展到后面,更是各有各的特点。

  徐安学的太极,一来本没有流派,二来,到了徐安手中后,也是早已经经过了多番变化,恐怕就连他师父复生都认不出来了。

  也因此,徐安就直说是自己的了。

  “你等等,我换《太极拳》跟你斗斗!”一一和尚突然道。

  “什么?”徐安一愣,他原本还以为这一一和尚是真人扮演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