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
��头三尺必有神明垂首,人不能缺了敬畏之心……这两利,难道还不值得一战吗?”

  燕北尽量端正态度,将自己的脾气放到一旁。因为旁人轻视而愤怒从来不是错误,这一直以来都是驱使人奋进的动力之一,但人不是活给怒火或是旁人看的。

  何况在奋进之前,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判断正误,这很重要。

  “值得,无论将来争夺冀州还是眼下的韩文节,都值得,将军也必须为此做些什么。”郭嘉说起话来越是紧要之事便越是轻慢,扒开酒囊的塞子灌下口中……真想不通这个中原士人饮起酒来怎么有一股子边地男儿的洒脱之意。轻轻咂着嘴巴似乎回味着酒液,郭嘉这才对燕北说道:“但是轻易言战,亦有三害,将军想不想听一听?”

  其实两个人心中又何尝不知晓,这次的事情也算是双方的考校。燕北考校郭嘉的智慧,郭嘉则考校燕北为雄主的气质。

  燕北示手,让郭嘉继续说下去。

  “精锐军卒死伤,不可避免;战胜杀袁本初,伤及声望;公孙瓒、高句丽,多方掣肘。”郭嘉压下被风掀起的衣袂,抬掌抚平道:“所以在下说,以强兵攻打渤海郡,是下策。”

  “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当真是无可避免。”

  燕北听着郭嘉说出的话,句句实理,却又句句废话。打仗能不死人吗?打赢能不杀袁绍等着他报仇吗?还是说燕北已经拥有统治公孙瓒、高句丽的能力,可以让他们不要捣乱?

  “奉孝,你既然说这是下策,那一定还有中策、上策,不如一并说了,让我多加考虑。”

  郭嘉又饮了口酒,点头说道:“抱歉将军,在下从来没有中策,只有上下两策,皆可制胜!”

  有点意思!

  “你且说。”燕北挑着眉毛道:“上策!”

  “将军寄去一封书信,告诉公孙瓒,袁绍要夺取冀州,让他小心回辽西的路。”燕北还眼巴巴地听下文,郭嘉摊手道:“没了,这就是上策。然后将军领着兵马不经渤海郡,直走幽州,休养士卒,秣兵历马即可。”

  燕北瞪着眼问道:“奉孝莫非在消遣燕某,这有何用?”

  这对他没什么直接好处啊!

  “将军寄去这封书信,公孙瓒自然会替将军与袁绍开战,将军便可在辽东坐观成败。将军出了恶气,冀州不落人手,两支兵马在冀州交战,韩文节大可居中协调,他给谁供给兵粮谁便能赢,他也能得以保全。”郭嘉反问道:“于将军三利尽收,三害尽除,何乐不为?”

  郭嘉这么一说,燕北回过味来,确实是这个道理。战争也无非是问题的一种解决手段,通常用于无法依靠常规手段得到应有或所欲,无计可施后最后一种解决手段。

  而诚如郭嘉所言,如果公孙瓒对袁绍用兵,燕北所希望达到的三个目的便都达到了……只是他不太习惯这种,这种思考方式。

  不过燕北还是悻悻道:“万一寄出书信,公孙瓒却不愿出兵呢?亦或伯圭出兵,却败于袁绍。”

  “事无绝对,将军姑且一试嘛。”郭嘉乐呵呵地眯着眼睛饮酒,露出闲适模样,对燕北问道:“将军会因曹孟德一句敌意而做出向渤海郡用兵的打算,为何公孙伯圭便不会?”

  说罢,郭嘉还挑挑眼睛看向燕北,“公孙瓒不出兵,将军疲兵回辽东休整三月,南下进攻渤海,也可免除后路被断之苦;而公孙瓒出兵,无论胜败对将军都是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