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朝议
魏国专门来针对。因而此事之初衷必然是惠施想摆脱魏国目前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并借此削弱强大的齐国。齐国,两次大战使得魏国国力大衰,此等大仇魏国岂可不报?察观前事,魏国之削弱实则是秦国商鞅尊魏君为魏王,于是魏国受诸侯围攻。如今齐国也想觊觎王位,其必然也和魏国的下场一样。”戴言从容说道。

  听着戴言的分析,子喜异常惊讶。他这个弟弟是什么情况他最清楚不过了,以前就是一个喜欢捣蛋的家伙,睢阳之民皆闻其名而色变。自打将他封到丰邑以后,子喜也有终于甩脱了大麻烦的感觉。而子偃被封到丰邑后,他也听及丰邑的许多传言传回睢阳。比如说他受到了天神的庇佑,身受天雷而不死,丰邑之民都称他为神的后代;又比如他和墨家之徒来往,能够准确的测量土地,不差一分一毫等等。在以前,子喜对此是不相信的,听到了类似的传闻也只是一笑了之。而今再次见到子偃,别的不说,至少他比以前是要聪慧多了,也有些为国分忧的责任心了,这让子喜这个长兄大为欣慰。

  “继续说下去。”子喜对戴言道。

  “是。如果齐国也称王了,那么对此事反应最大的,则莫过于楚国。齐国今年封齐相邹忌于下邳,此地位于沂水与泗水交汇之处,齐国之本意为收东编海之夷民以壮大齐国,然而却从未想过此举会得罪楚国。齐楚两国从不接壤,楚成王之风马牛不相及即是此意。然而一旦齐国稳固了下邳,则可以沿着泗水南下淮河,这是视淮河为楚国禁脔的楚国所不能容忍的。而今齐国又与魏国相王,划分势力范围,我宋国,淮泗、东海诸小国都将纳入齐国的势力范围,这是楚国绝不能容忍的,两国之间必有一战!魏齐相王实为引楚国之火以烧齐国的阴谋。而我宋国乃是齐楚间最大最强之国,我国之动向实乃举足轻重。我宋国助齐,则齐国胜;我宋国助楚,则楚国胜。此事于我宋国实乃大利,惟请君上察之。”戴言道。

  “善,大善。”子喜高兴得站起来说道。这才是他所需要的谋国之策啊,对于朝三国这样的窝囊政策他早就忍够了,如今子偃的话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如何能不让他高兴呢?

  “既然臣弟认为魏齐相王,齐楚必然会有一战。而我宋国则举足轻重,臣弟以为我宋国是应当助齐还是应当助楚呢?”子喜又问道。

  听到子喜亲切的称呼自己为臣弟,做为一国之君,在众臣面前如此亲密的举动,看来是对自己的发言十分满意了。戴言受了鼓励,思维越发敏捷,又说道:“我宋国乃是小国,小国之站队应当谨慎。臣弟以为如今之齐国蒸蒸日上,而楚国则是日渐衰落,从长远计,我宋国应当助齐。”

  “那么此次齐楚之战,我宋国就站在齐国这一边了?”子喜又问道。

  “非也。我只是说从长远计,我宋国应当投靠齐国,然而此次大战,我宋国却不能助齐,而应当助楚。”戴言又说道。

  “这却是什么道理?老朽活了这么久,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这却是相国乐成发问了。

  “相国发问,小子岂可不应?”戴言对乐成深施一礼说道,“此次魏齐相王,划分势力范围,损害了我宋国的利益,我宋国此时助齐,却没有任何好处,那我宋国为何要助齐?而楚国虽历来视淮河为其禁脔,对我宋国也多有侵略,然而在此事上,我宋国与楚国之利益一致也。且小子以为,若想让齐国重视我国,则必然要让齐国看到我宋国的重要性,如此则未来齐国才会真正的重视我国。”

  “公子之意即是说要改变我宋国奉行多年的不结盟,朝三国之国策了?以臣来看,公子之言实乃荒谬。”这却是华戎接口了,“我宋国自倡导弭兵以来,一直奉行不结盟之国策,由此我国在列国间保持中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