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楼中对
名的神童这六年学到了什么,不知贤弟何以教我”。

  这便是很明显的考校了,乐平回想起父亲信里对他说起的话“若是见了太子,便是进了党争之局中,若是进了党争,那便要占得先机,你和太子私交虽好,却不足以成为党争的筹码。你手里真正的筹码只有两个,一是咱们乐家,二是你自己,乐家势力已是百尺竿头,若想再进一步,便要看你的了”。当乐平看到信时,内心也是凭生一股豪气,乐家百年基业,北周的锦绣河山,终于要有自己的身影了吗?

  回过神来,乐平喝了一口葡萄酿思索了一下说道“就从殿下那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吧,殿下问我北周内能和乐家掰手腕的世家还有几家,这便涉及到了北周的形势,便为殿下分析一二,也看看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三州之内,望族世家甚多,而能和乐家媲美或者勉强相提并论的还有四家,其中王氏和乐家同为开国便存在的四百年望族,虽然近几代并不如乐家显赫,但王家仍有三点需要我们重视:第一王家这代出了一个礼部侍郎,王华。虽然年纪尚轻但考评据说相当不错,加上王家的背景很有再进一步的希望,而礼部又对科举选士有很大影响力,需要我们留心;第二,王家百年华族,门生故吏遍天下,朝中与其有关系的官员不知凡几,士林之中也极有威望,当代家主王松之老先生更是一代大儒,德高望重,不可轻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太后与我祖母都是出身王家嫡系,只是太后持身极正,王松之先生做事更是大气堂皇,故而没有什么外戚跋扈的事情”。姬扬听后,也整肃面容,伸手示意说道“继续说,本宫洗耳恭听”。

  “故而王家最是重视传统和礼教,殿下如今有着嫡长子的身份,所以想要取得王家的支持比起三皇子姬堪来说要容易的多,不过根据王家素来的习惯来看,他们很少旗帜鲜明的涉入党争之中,极重文人风骨,至少表面是这样,所以殿下要保持礼贤下士的态度,平日里多请王家和与王家有关的大儒讲经论理,多与名士来往,给人一种尊重士林的形象,这便足以让那些与王家的有关系的官员心存善意,王家能死心塌地的效忠固然好,没有表明态度的话也不必太过注意”。

  姬扬点了点头道“本就没打算在他们身上下太多功夫,英雄所见略同”。

  乐平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还有便是赵家,赵家的底蕴虽不如我乐家,王家深厚,不过在当下可谓是风头正劲,这一代的话事人赵琦庭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名声很好,官居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吏升迁评价,实权在握,又很受国君信任,是个相当难缠的老狐狸,有他给姬振撑腰,是个大难题,而且,姬振的母亲,也就是贤妃,赵琦庭的妹妹,你我是都见过的,用国色天香,风华绝代恐怕都不足以形容,幸好君上雄才大略,英明果决,否则光凭枕头风都足以让你远离这东宫太子之位。赵家,是注定站在我们对立面的,殿下就不要想着有合作的可能了,只需要想着怎么防范打压就好”。

  姬扬道“不错,这个该死的赵琦庭没少给我出难题,还好太傅是坚定支持本宫的,为本宫解决了不少棘手的事情”。

  乐平道“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家,徐家虽是外来户,自北周建立后才来投效,不过患难显真情,都已经致仕的徐老太傅带着全家从东海跑到冀州来支持中宗皇帝复国,这可谓是雪中送炭的一举令中宗十分感动,从此便一直深受信任。而当代徐氏三杰均为能臣干吏,大哥徐冯乃三大阁臣之一,加封太傅,更是殿下的老师;二哥徐凉现为渤海郡太守,据说考评甚好,再进一步的可能很大;老三徐冰先生虽不入仕,一心经营鲸海学堂,却是不知和多少权贵子弟结下师生之缘,连殿下和我都不曾例外,士林之中,徐家更是满受清誉。更何况太子生母皇后娘娘就是徐家的人,徐家与殿下的联系如此密切,太傅也是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