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师父教他第一课,在室内静坐,坐禅忘机,大道归一,要将心中种种挂碍牵绊抛开,远离颠倒。

  可是这样的境界,他做不到啊。

  他心中揣着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却无人能为他解答。为什么一夕间会天翻地覆?先前八年的平静,都是假象么?

  午夜梦回之际,他辗转难眠,走出抱朴观,坐在凉廊下望着夜幕星空。听了那么多星君神仙的志怪故事,却终究没有神迹,能解除他的痛苦。

  还有那巨大的青铜浑天仪,奇怪地矗立在殿外,他曾看了许久,也不解其用途和构造。

  不过看不透、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譬如有些东西何必要存在呢?后宫为什么要生那些事端呢?父亲为什么娶那些妃嫔呢?

  不知何时,抱朴散人坐在了身边。敞着赭石色的衣襟,打着蒲扇,十分洒脱的模样。见他盯着浑天仪出神,眼睛里流露出孩子的愤世不平,抱朴散人大笑起来,抱起他,一跃而上屋顶,让他俯瞰。

  “殿下,看明白了吗?”

  他点点头,一目了然:“看明白了。”原来浑天仪是这样的构想。

  .

  于是夜半时分,抱朴散人又连夜带他爬上了后山,去更高的树上,那是一株两千多年的参天古木,矗立山间历经千年风雨,静看历朝历代兴起覆亡。

  黎明初至,夜色渐稀,一抹害羞的红晕,从东方隐隐泛起微笑。

  这次站在山上,再俯瞰道观,连进出的人都变得十分渺小。早课的道人们,往日他都是仰望着他们,如今也都仿佛微不足道了——比起亘古未改的晨曦与日落,千年来的人,看的都是同一抹朝霞。

  “这次看明白了吗?”

  “……看明白了。”他点点头,好像真明白了。

  就像没有什么,是跳出三界外看不通透的。

  “我同你父亲说过,你是慧彻的孩子。日后,俗名便取清悟吧。灵台清明,大道有悟。”抱朴散人淡淡笑着,眼望尘下:“世间万象纷纷扰扰,若你日后沉于困惑,难以自拔,便像今天这样,让自己站得高一点,好好看清它,方不为此间所困。”

  “让天下万事万物,尽在脚下。”

  他记下了这个名字。

  清悟,素处,名字不过都是身外事。萧怀琸的名字,已经葬下了,它永远绝于世间,后人只会在《实录》中窥一眼他的名讳;或者是很多年后,有人盗挖了悯王陵墓,看一眼墓志铭,浑然不在意地嘲笑几句短命鬼。

  他留在抱朴堂,清修了一年多。师父教他静心,教他道医,当思欲冲三清,出五浊,乘陵虚极,与造物者为伍。达到这样的境界,便可以走入别人梦境识海了。

  他没有很用心地学,因为静不下心。

  .

  直到有一个晚上,他忽然梦见了父亲。

  父亲走得很慢,弓着腰,好像背了一座山的沉重,脖子上带了一串桃花结,手中攥着自己小时候给他雕刻的胡瓜,稚嫩的笔锋雕刻着丑陋的笑脸。来向他告别,远远站着说,我要走了,可心里很牵挂你,走得不踏实,就找到这里了,来看你一眼。

  他听父亲回忆他刚出生的时候,末了父亲笑起来,叹了口气,说,你的弟弟,资质不比你和你大皇兄,却必须承袭大统。父亲只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