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走,咱们边走边说。首先,我们不能以黄巾军的名义拿下莱芜。其次,莱芜的官吏现在不能大动,至少要等到春耕之后才能整治吏治。现阶段天下大乱,人心惶惶,益静不益动。动作大了难免引起恐慌,百姓一旦逃亡,咱们再想补救就难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莱芜的安定。只有安定下来,百姓才能安心春耕。等地里的庄稼发芽,大伙心里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动力。管将军认为我的理由充分吗?”

  管亥说:“你说的这些,黄巾军也可以做。为什么一定不能以黄巾军的名义呢?”

  赵光说:“咱们做个假设。黄巾军起事无非两种情况,成功或者失败。如果成功,当然最好。那么我们用不用黄巾军的名义拿下莱芜都无所谓。难道会有人因此责难,问莱芜的罪?我想应该不会有这么无聊无耻的人吧。如果黄巾军失败了呢?到时莱芜必然成为朝廷和世族攻击的目标。请问管将军,你怎么证明黄巾军一定会成功?如果你不能证明,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因为你的一个执念,为莱芜招来一场可能出现的战乱呢?管将军,你执着于黄巾军旗号的目的何在?”

  ‘执着于黄巾军旗号的目的何在?’管亥扪心自问,似乎没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理由。可是放弃黄巾军的旗号又心有不甘。

  见管亥目光闪烁,似是心中难有决断,赵光又说:“管将军,孙子有云:兵者,诡道也。为达到军事行动的目的,取得最终胜利,虚虚实实,不拘一格方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将军一定要拘泥于一份执念,让许多兄弟妄送性命吗?”

  ‘这家伙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我深受大贤良师大恩,又得他信任重用,将这一份家业交到我手里,难道我就这么给他老人家弄丢了?虽说大贤良师也曾专程遣人交代过,可是我这么做总觉得有几分不忠不义,心中难安。’

  “管将军,我不知道你在为难什么。我并不是要你脱离黄巾军,更不是要你背叛黄巾军。只是希望你在事关莱芜的行动中不要打出黄巾军的旗号。等莱芜的事了,你再有其他行动,我绝不干涉。如果这样将军还不答应,那还有两条路。一,我向将军借兵,付给将军酬劳。二,莱芜的事我不参与,将军自便。”

  “呵呵,赵先生莫急。我的脑袋可没大贤良师好使,想明白事情当然要多花些时间。好吧。莱芜的事不打黄巾军的旗号就不打吧。我都听先生的。想来先生也不会把我带到坑里去。”

  赵光哑然失笑。“现在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坑你不就是坑我自己。管将军,从你手下调集一千精兵出来。要机灵点的,别装扮的不像让人瞧出来,那就得多花好些力气了。我要从中挑选五百人出来。这次的任务将决定我们今年的行动方针,马虎不得。一定要精锐中的精锐。”

  “好。让你也瞧瞧我手下这些小子的本事。”管亥说着,又叫过一员副将,吩咐他去挑选士兵。

  赵光又对管虎说:“管虎,你去吧咱们看押俘虏的人带过来,换你哥的人看押俘虏。顺便再把李成带过来。”

  管虎领命而去,赵光又问管亥:“管将军,黄巾军因故提前起事,想必有许多准备都没有做足吧!你这里收到消息了吗?其他各路渠帅的情况都怎么样?”

  管亥摇摇头,叹气说:“没有。前几天大贤良师送来消息的时候,的确准备不足。不过就算再多些时间,能准备的也多不了多少。去年收成不好,许多人家已经断粮了。本来大贤良师准备春耕之后起事,那时候断粮的人更多,响应的人肯定也更多,成功的机会当然也就更大。现在吗,还没逼到份上,许多人都在观望,响应的比预期少很多,相应的困难也就大了许多。原本我这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