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定远拜见郭子兴
道元末起义军首领的居然只有朱元璋一人,因为这人后来做了皇帝。至于郭菩萨?没印象!想必只是千万起义大军汪洋中的一粒水花,当然不值得投靠。而郭伯伯郭子兴呢,也没啥印象,虽然不知道他将来的成就,不过起码他是爹的熟人。

  孰轻孰重,刘秀英当即做出判断,“我们并不认识郭菩萨,外面传的事无可证实。不管是真是假,我个人都觉得那郭菩萨的前途堪忧,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他的名声都传到淮西了,朝廷肯定要大力围剿。何况他起义的太早,根基不稳,朝廷一打击,必然人心浮动,所以我不看好他。郭伯伯这边还没发展起来,我们过去后可以先观望,如果形势也不乐观,我们就躲回老家。”还有一句话,刘秀英没说出来:如果转道去河南息州又得多赶几天路程,她可实在不想继续坐牛车颠簸了。

  被闺女一分析,刘大善人的头脑顿时清醒许多,赞同道:“是啊,爹决定了还是去定远,爹跟郭菩萨不认识,去了也不见得会被重用,但你郭伯伯这人重情重义,去了他肯定不会亏待爹……”

  “好了,快睡吧,您怎么跟个老婆子一样絮絮叨叨,明天还赶不赶路?”刘秀英把老爹强行塞进被窝,她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偏生老爹还在耳边说个不停。

  刘大善人瞬间泪奔,自己说一句,闺女就会说十句,到底谁像个老婆子爱絮叨。

  翌日,父女俩继续赶路,还是遵照走半天歇半天的原则。就这样原本只需三四天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七八天。

  定远自古就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是皖东地区人口较多的县城。朱色城楼高耸屹立,比起宿县的小城门确实要宏伟许多,城外熙熙攘攘,城内车水马龙,显得十分繁华热闹。

  打老远刘秀英就看到城门口伫立着一个九尺大汉,两只铜铃大眼贼亮,正在四处张望。

  那大汉约莫四十来岁,身体壮得象头熊,穿着锦衣华服,戴着一顶方巾。进出城门的百姓络绎不绝,无奈此人皮肤异常黝黑兼体型高大,挤在人群中就像一块贴着标签的活动煤炭特别醒目,想让人忽略都难。

  刘秀英不由想起了小偷作案前的准备,赶紧对刘大善人说道:“老爹快把荷包揣好,前面有个坏蛋。”

  刘大善人定睛一瞧,乐了,“傻闺女,那是你郭伯伯。”

  刘秀英撅起嘴腹诽,傻爹爹,你怎么认了这么一个寒碜的兄弟啊。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郭子兴亲自出城迎接刘大善人,此时见对方从牛车上下来,立刻奔上前,裂开嘴,“兄弟,你来啦?”

  “大哥,我来啦!”

  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深情地凝望,久久挪不开视线……

  刘秀英一阵恶寒,奋力拉扯刘大善人的衣摆,“爹爹啊,你别忘了付车资。”

  刘大善人回过头,赶车老汉正眼巴巴地望着他呢。他尬尴地抽回手,准备掏银两。

  “俺来,俺来。”郭子兴抢着尽地主之谊。

  “大哥,还是我自己来。”

  “不行,到了大哥这里,怎能让你破费。”

  “大哥,别说这些见外话。”

  “兄弟,你才见外了……”

  看着两人为了付个车资争得面红耳赤,刘秀英无聊地望望天,继续争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吃午饭啊。她跳进两人中间,大声宣布,“这样吧,爹爹付车资,郭伯伯请吃饭,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