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迎新年祠堂祭祖
,然而这并不是法律完善的清平世界,这个国家被外族践踏得千疮百孔,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让百姓毫无一点保障。刘大善人落草为寇就是被乱世所逼,况且他杀的都是为富不仁的有钱人或者贪官污吏,并没有对穷苦百姓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她还真有些不知所措。支持刘大善人吧,与她的良心准则有冲突;说刘大善人做错了吧,可是在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下,刘大善人杀了那些人反而让许多百姓少遭罪。
刘大善人看闺女半天不说话,急了,“闺女,爹也不想啊,可那时候爹不杀他们,他们就不让爹活啊。”说着顾不得害臊把衣袖撩开,指着胳膊上的伤痕,“这是那年爹在外面跑生意被几个官差打的,脑袋后面蹋了一块也是被那些人砍的,胸膛曾被一个鞑子的马踩了一脚,断掉两根肋骨,爹躺了半个月才捡回这条命,三个月才能站起来……”
刘秀英轻轻抚摸老爹脑后的凹陷处,看到老爹的肋骨明显有错位的痕迹,声音都颤抖了,“爹,不是您的错,您没罪,是那些人该死!”
“这些事我都没跟你|娘说过,原本也不打算告诉你,可是你都问起了,爹不能瞒你,你不要怪爹,爹当时真的没有活路了……你别怕爹,爹就是自己去死也不会伤害你和你|娘。”刘大善人的嗓音十分低沉,有对从前日子的不堪回首,也有对闺女坦白后的心慌意乱
刘秀英的眼泪流了刘大善人一脖子,“谢谢爹,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我没有看不起你,我是心疼你受了这么多苦,以后女儿不再淘气,一定好好孝顺你。”刘秀英的思想逐渐改变。人若是没有活路自然会反抗,在这个混乱时代,她不应该用前世的法律准则来要求一个走投无路的男人坐以待毙,若是换成任何正常人相信也不甘心忍气吞声让人活活整死。
“好闺女,爹现在什么都不想,就盼着你长大成|人,不被人欺负。”
“爹……”
把话说透后父女俩再无半分隔阂,抱头痛哭一阵又继续高高兴兴商量整治刘地主一家的手段。
正月初一的午夜子时,各家要到祠堂烧头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年刘氏一族祭祖都是叫本姓各房子孙集中祖先祠堂进行祭祀。
这一天即使刘地主一家再不情愿出门,也得到祠堂集合,况且他们还要听族长宣布族上祀田的收支情况,因为这笔钱除了用于办祭祖会,多余的还会分给各房,这对贪心的夫妻怎么可能错过。
临近子时,刘大善人一家相携来到祠堂。刘大善人穿了一件深色的棉袍,长长的下摆几乎遮住鞋面。他牵着刘秀英的小手,逢人便笑呵呵地打招呼,跟前阵子怒发冲冠找族长讨说法的态度截然不同。
身着桃红褙子的马氏跟在刘大善人后面亦步亦趋,清秀的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没有什么能比丈夫消气更让她高兴的事了,丈夫身上那件棉袍还是她亲手做的。亏得闺女给她出了个好主意,说棉袍里面加层丝绸内衬会更有坠型,果然把丈夫魁梧的身型衬托得愈发挺拔,
一身大红锦袄的刘秀英东张西望,时而瞅瞅这里,时而瞧瞧那里,好像在算计着什么。当她看到刘地主一家出现时,嘴角的笑容不禁扩大。
“吉时到!开祠堂!”
本该沉寂的黑夜宛如白昼,浓墨般的夜幕被火光映得通红,沸沸扬扬的喧哗惊得周围的虫鸟不敢出声,蜂拥而至的族人举着火把在族长的命令下缓缓打开祠堂,把作为祭品的整猪整羊、鸡鱼糕点一拨拨抬进去。
男子依次进入祠堂祭拜,女子则在外面磕头祷告,做完这些她们还要清洗蔬菜瓜果,等祭祀结束族人就会抬出供品会�
刘大善人看闺女半天不说话,急了,“闺女,爹也不想啊,可那时候爹不杀他们,他们就不让爹活啊。”说着顾不得害臊把衣袖撩开,指着胳膊上的伤痕,“这是那年爹在外面跑生意被几个官差打的,脑袋后面蹋了一块也是被那些人砍的,胸膛曾被一个鞑子的马踩了一脚,断掉两根肋骨,爹躺了半个月才捡回这条命,三个月才能站起来……”
刘秀英轻轻抚摸老爹脑后的凹陷处,看到老爹的肋骨明显有错位的痕迹,声音都颤抖了,“爹,不是您的错,您没罪,是那些人该死!”
“这些事我都没跟你|娘说过,原本也不打算告诉你,可是你都问起了,爹不能瞒你,你不要怪爹,爹当时真的没有活路了……你别怕爹,爹就是自己去死也不会伤害你和你|娘。”刘大善人的嗓音十分低沉,有对从前日子的不堪回首,也有对闺女坦白后的心慌意乱
刘秀英的眼泪流了刘大善人一脖子,“谢谢爹,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我没有看不起你,我是心疼你受了这么多苦,以后女儿不再淘气,一定好好孝顺你。”刘秀英的思想逐渐改变。人若是没有活路自然会反抗,在这个混乱时代,她不应该用前世的法律准则来要求一个走投无路的男人坐以待毙,若是换成任何正常人相信也不甘心忍气吞声让人活活整死。
“好闺女,爹现在什么都不想,就盼着你长大成|人,不被人欺负。”
“爹……”
把话说透后父女俩再无半分隔阂,抱头痛哭一阵又继续高高兴兴商量整治刘地主一家的手段。
正月初一的午夜子时,各家要到祠堂烧头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年刘氏一族祭祖都是叫本姓各房子孙集中祖先祠堂进行祭祀。
这一天即使刘地主一家再不情愿出门,也得到祠堂集合,况且他们还要听族长宣布族上祀田的收支情况,因为这笔钱除了用于办祭祖会,多余的还会分给各房,这对贪心的夫妻怎么可能错过。
临近子时,刘大善人一家相携来到祠堂。刘大善人穿了一件深色的棉袍,长长的下摆几乎遮住鞋面。他牵着刘秀英的小手,逢人便笑呵呵地打招呼,跟前阵子怒发冲冠找族长讨说法的态度截然不同。
身着桃红褙子的马氏跟在刘大善人后面亦步亦趋,清秀的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没有什么能比丈夫消气更让她高兴的事了,丈夫身上那件棉袍还是她亲手做的。亏得闺女给她出了个好主意,说棉袍里面加层丝绸内衬会更有坠型,果然把丈夫魁梧的身型衬托得愈发挺拔,
一身大红锦袄的刘秀英东张西望,时而瞅瞅这里,时而瞧瞧那里,好像在算计着什么。当她看到刘地主一家出现时,嘴角的笑容不禁扩大。
“吉时到!开祠堂!”
本该沉寂的黑夜宛如白昼,浓墨般的夜幕被火光映得通红,沸沸扬扬的喧哗惊得周围的虫鸟不敢出声,蜂拥而至的族人举着火把在族长的命令下缓缓打开祠堂,把作为祭品的整猪整羊、鸡鱼糕点一拨拨抬进去。
男子依次进入祠堂祭拜,女子则在外面磕头祷告,做完这些她们还要清洗蔬菜瓜果,等祭祀结束族人就会抬出供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