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看两厌,不如退婚
�想言行记录成册,成百家之言,后人习练的道法武略皆由他们所授,他们也因此被人尊崇为圣人。

  武道一途,吐纳是入门之法,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再说感悟天地奥义探究武道终途一类的话就成了笑话。

  刘先生说修行之路始于定道,道定则神凝,神之所起一往无前入地万丈而取炎火淬骨净髓。行者当仰圣门之荫泽,觉醒洪荒之能。行不可固步自封,当如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万里行路人力有尽时,贤者百尺竿头观尽天下山,出山再寻山外山,已然山野圣门人……

  简单点说修行的境界大致可以划分为:定道、凝神、净髓、洪泽、天行、观山、圣人等境界,至于后面还有没有更为高深的境界刘先生并没有说。

  梅如玉吐纳了很久,但还是寻不到属于他的道。

  一个时辰后,感受到气海内依旧空空如也,梅如玉无奈苦笑,轻轻叹了口气,出了房门。

  “世子您的早点已经准备好了。”老仆孙缺站在楼道的下方,似乎早已等候多时。

  梅如玉歉意的回礼,便与他一同进了间装修雅致的餐房。

  “昨夜的街道太安静,有点不像京都的街道。”吃饭的时候梅如玉有些疑惑的提起。

  听到梅如玉如此说,孙缺心里也颇觉安慰,这一路行来,他对眼前这位梅家的继承人非常满意,知书达理且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洞察力,他吃着刚出锅不久的油条含糊不清的说道:“昨夜来了几群扰人的蚊子,探了个头被老奴赶走了。”

  “谢谢。”梅如玉只是随口一说,不曾想他入京第一夜便惹来如此风雨。

  “这一路护送辛苦你了,你先忙自己的事情,我也有些事情要单独处理。”吃完饭后梅如玉开口道,他自然知道孙缺到京都不止是为了护送他,目前京都的形势对他很不利,他需要自己去寻找突破点。

  孙缺不知道这位温文尔雅的少爷要干什么,但在他看来少年老成的世子应该懂得如何在京都立足,当然最后他还是细心的提醒道:“京都龙潭虎穴,殿下玩火的时候可千万记得别引火烧身。”

  梅如玉笑着点了点头。

  梅如玉不是傻子,百无一用是书生道理他是懂的,谋略在很多时候还需用拳头来开路,所以在出门前向孙缺借了几名手下。

  三五恶仆在身后,梅如玉倒真有了几分京都纨绔子弟的架势,只是他长相太过秀气,气质又过于斯文,走在京都的大街上倒并未引起路人的反感。

  “大叔您好,请问飞龙将军府怎么走啊?”梅如玉自然不是只为欣赏京都的街景,在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汉面前他停下脚步,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后礼貌的开口询问道。

  “沿着这条街直走,下个路口右拐然后在第三个路口左拐,就能看到将军府的府邸了,”卖糖葫芦的老汉很是热情,说完偷偷看了眼少年身后的几名仆人,附在少年耳畔小声道,“我听公子是南方口音,老汉没猜错你是进京赶考的吧,你要是求人办事这会儿找将军府的人可没多大用处,要找住在竹兰巷的那些大儒才有用……”

  梅如玉对老汉的热心颇为感激,回了一个礼貌的笑容说道:“是办事,不求人,谢谢您了老人家。”

  梅如玉说完付了钱便和几个随从按着老汉说的路线走去。

  “在京都办事哪能不求人,这孩子八成是第一次出门,不懂规矩哟。”卖糖葫芦的老汉望着少年书生离开的背影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