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点家当
��子南边府城传来的消息,隐隐有废县置镇之意,可县令土皇帝当上瘾了,当镇长是由官降为史自然不允,可府城也没他的地方了啊县令病急乱投医,县里好几户人丁兴旺的家庭家中有数子成年的都被县令强制析产分家,也亏国朝初立,规矩不严,县里人畏惧县令“破家”的权力也不愿重新改为镇里人,才没被揭发上去。刘德正好赶上这事,县令看他肤白皮嫩知道他不可能是土匪就事急从权办了他的户籍。落了户就意味着要交税服徭役,也幸好清竹县地处中部深山中,夏税一般是以六月一日至八月底为输纳期限,刘德穿越过来已经是夏末完税了,到免交了夏税。

  刘德想了想还是准备先攒点钱买些笔墨把穿越者丛书中的农田水利和泵站工程等几本有关农业的书籍抄下来学习学习,清竹县是因为之前几年战乱而逃避天灾兵祸而兴起,本身不是什么工业、商业重镇,在农耕社会学点农业知识也能安身立命。

  刘德记得原来看过一本讲古代“地师”的小说,看里面猫述“地师”平时修修水渠,打打井,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的。

  第二天刘德就老老实实的上工了,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天,吃着没滋没味的馒头烧饼,本来能省点钱,可中途看到有个老人肚子疼的历害,恍惚中想起这不会是血吸虫病吧刘德记得曾经在贴吧上看新闻时某人曾随口提过在两千年前汉墓尸体中曾发现血吸虫,刘德网络松鼠病犯了,查到这个害死无数人的小东西直到共太祖发起消灭血吸虫运动时才消除殆尽,刘德虽然平时喝公用井水,可也吓的不轻,赶紧花钱买了个陶罐煮水喝然后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又少了一半。

  刘德这才发现省钱是发不了财的,正所谓马无夜草不肥,刘德开始上心起有什么赚钱的活计当然是合法的。

  刘德还真找到了个活,码头管事的姓郑,平时大伙唤他声郑管事,发现刘德的老头也姓郑,论起来还是郑管事的族叔,不然也不会把刘德介绍过来,郑管事和郑老是属于本县镇最大的家族,清竹县还没因战乱兴起前就是本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可惜随着家族人口渐渐增长的缘故,土地也随着分家日渐稀薄,如果不是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让郑家有了危机感,可能早就形同末路了。

  郑管事家境本就不富裕,兄弟又不少,不过他这房倒是有个祖传的大宅子,新朝初立时建县设衙时郑管事他父亲很机智把宅子献上去,新来的县长自然投桃报李,给郑管事他大哥在户房安排了个差事,郑管事也依着他大哥的威风凭借特权将其经营范围从为买卖双方间作介绍,扩大到代商人买卖货物,代商人支付和存储款项,运送货物,设仓库保管货物,代政府征收商税等等。按古代的说法郑管事就是牙行。

  自打郑管事垄断了清河码头,本地乡绅坐贾或外地客商有什么委托或什么消息郑管事都打听的门清。郑管事平时也没什么帮手,毕竟清竹县太小,郑管事就自己一个人,平时也会在码头上几个码头苦力那吹吹牛逼,上到清竹县几个官的据说是朝中某位大员府中幕僚出身,下到清竹县下几个零星村落争水抢田,古到清竹镇时狼妖侵入吞吃了几户人家,郑管事经常唬的几个苦力一愣一愣。

  这天刘德几个正搬完一批官盐粮食,刘德心中也是纳闷清竹县一个人口少的可怜巴巴的农业县怎么老运官盐粮食郑管事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兴致勃勃的开始讲起“新闻”:“话说大伙知道街头的沈家不”

  刘德左边一个精壮的汉子立马说:“知道,知道,沈老爷是本地顶顶的好人,地租只有街尾邓家一半,听说沈家大少爷还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考中了进士,在京城当大官。”

  郑管事点了点头,呷了口茶水接着说:“沈家老爷从祖上开始就是一直在行善积德,要不然也不会人才辈出,到今儿出了本县头一个进士,�